
丽水龙泉
昨晚经历的一段蜿蜒曲折的“感情纠葛”还历历在目,难以释怀。说是曲折,无非因了一件虚构的故事情节的演绎所引发的一场误会,而这误会的解除几乎耗费了一夜的睡眠。
更特别的意义在于,平生初到丽水,恰逢中秋。
而我,冷落了丽水,错失了月光。
一早,我拖着有些疲倦而沉重的双腿,告别丽水,去向往已久的龙泉。
龙泉相传是因春秋时期欧也子在此地铸造龙渊宝剑而得名(除龙渊还有泰阿和工布),众所周知的原因,渊字因触及唐代某位皇帝的名讳而以泉字易之,称为龙泉也已千年以上历史了。
仰慕已久的,不仅仅是声名卓著的龙泉宝剑,还有南宋显赫一时的龙泉古窑名瓷,龙泉瓷。历史上,由于战乱而戛然中止的瓷窑不在少数,南宋龙泉窑当是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最重要的几个窑口之一。龙泉瓷属于青瓷,以素雅著称,象不失粉黛,素面朝天的女人。这正是我钟爱龙泉瓷的最重要的原因。龙泉青瓷虽然素雅,却暗含变化,有梅子青,有粉清,有淡青,还有豆青。近年来,烧制精良的梅子青作品得到了港台藏家的追捧,一件大师级梅子青作品拍卖价格往往可以高达六七十万元人民币。
听当地人讲,开发继承利用龙泉古瓷经历了比较坎坷的历程。曾经主宰龙泉瓷市场的国营陶瓷厂,由于市场、管理和产品质量等原因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已为一家一户的个体作坊或民营企业所取代。尽管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然而龙泉瓷的品种和质量却得到了迅猛地发展。
吃罢午饭,我去参观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家陶瓷作坊和企业,感觉各有所长,各具千秋。
H先生的厂子生产大路商品货。市场定位在千家万户的实用品,走商业批发的路子,或为一些大型活动、大的单位生产带有一定纪念意义的品种。特点是批量生产规模较大,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工艺价值相对较低,利润自然也不高。
X先生是国家级工艺大师,曾经在国营厂担任高管,其长处在于谙熟制瓷工艺,在手工雕刻技巧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小的精巧,大的端庄,而无论大小多以造型、文饰、颜色取胜。据说,其作品曾作为礼品赠送某国家主席,也曾被人民大会堂的浙江厅所珍藏。
M先生是省级高级工艺师,我不了解他的工作背景和文化底蕴,但一走进二搂的展示大厅,我顿时被那高远古朴的气息所吸引。其作品以大器为主,以釉色取胜,色泽温润,线条流畅,浑然天成。有的大气中暗藏机巧,古朴中透出稚拙;有的沉稳凝重,直如鼎簋,陡然变了颜色。一件件作品虽淡然素雅,却浑身散发着珠光宝气,那气息直逼古人。
在我即将离开展厅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在敞开的会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把青瓷制倒把西施茶壶,做得异常圆润精致。也许是偶然为之,也许是模范的缺憾,也许是作者对壶的理解还欠点火候,的子作得过于拘谨,有些美中不足。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技艺超群,在另一方面便会有所拘束,诚如两位大师的作品。我突然冒出个想法:倘若让两位大师珠联璧合,创出绝世佳作,定会成为美谈。
只可惜,我无缘与大师谋面。
二、凤阳山行
带着一丝遗憾,我离开了龙泉市区,去往下榻的凤阳山庄。
凤阳山是旧称,现在已经被当地政府改为龙泉山了。但我偏爱旧制,所以还称凤阳山。凤阳山是江浙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在江浙一带自然名声遐迩。
凤阳山庄就座落在凤阳山的怀抱里,海拔在千米以上,环境清幽,气候湿润并且凉爽,是避暑胜地,亦堪称世外桃源。
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约上几个朋友向景区走去。
景区入口处有一指示牌:绝壁奇松。名字有些直白,让人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沿山根拾级而上数十步,一行人便隐没在茂密的树林里。观光旅游的路线都有指示牌明确的指示。我们沿着绝壁奇松的指示方向前进,不会走冤枉路。
路面很窄,对面来人刚好擦肩而过;路面很平,走起来十分轻松;路面也很整洁,似乎来这里的游人并不多。我们象个小分队,穿行在茂密的丛林之中。走不多远,小路陡然右转一个锐角,我这才似乎感觉到真正的绝壁之旅开始了。路面坡度变陡,台阶狭窄了,象挂在山体上,我们已经踏上沿壁搭建的栈道了。抬起头,眼前果然是峻峭的山峰;脚下则是层层叠叠的苍松翠柏;放眼望去,山峦起伏跌宕,莽莽苍苍,绵延向下。
这才发现,由于起点的缘故我们已经站在很高的位置上了。
绝壁奇松的牌子继续指向前面。我们一会攀爬,一会向下,倒也不觉辛苦。眼前出现了岔路,一条继续前进,一条右侧向上,窄而陡。小分队员们已经落在后面了。我选择了向上的陡峭的台阶路。这路的左侧紧贴一块巨石,右手有可供攀援的铁链。有时遇到凸起,需要侧身才行;有时遇到矮檐不得不低头而过。就这样,我小心谨慎、脚踏实地、一级一级的向上攀登。忽然视野被巨石斩断,看不到尽头。但当我终于走到视野尽头的时候,发现已经就快登上山顶了。一块牌子写着“触天台”。我有些兴奋,三步两步登了上去。现在我所站的,就是那块巨石的上面。很怪,有的时候,在这个角度看,它是一座小山,而换一个角度,它不过是块巨石。向下一望,队友们已经沿着直行的路走去,并在一处平台的石凳上休息了。我赶上了队伍,和大家一起享受片刻的安宁。
在石凳边,一块兀自嶙峋独立的石头的裂缝中,生长着一棵杜鹃树,整体看很象巨大的盆景造型。据当地的朋友讲,这棵树的树龄应该在百年以上了。他说这里因常年低温,树木生长速度很慢,尤其是这种鹿角杜鹃。
我对这盆景产生了兴趣。仔细观察,这棵杜鹃树很是倔强,靠近石缝的地方,干很粗,象是故意膨胀开的,而根却很细,死死地咬住并深深地扎入石缝里。也许是它生长的位置太过偏激,不断生长膨胀的树干已经把石头撑出明显的裂缝了。我很担忧,象它这样生长下去,不知道那块石头还能供养它多久。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当石头再也无力支撑它膨胀的欲望的时候,那树将会连同石头一起,轰然倒下。
这样一想,便对这树、这石生出几分怜悯。
休息片刻,汗渐消,乏渐逝,精神头又冲上来。于是,一路低头走去,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时间和路面上。眼前突然有五棵黄山松聚集在一起,挡住了去路。队员们于是就这组松的名字是叫“五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