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雪》
先生相信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他的文章,一直在他的文字的滋养下,直到长大成人。闰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一大串鲜活的人物形象会随着先生的名字,连珠炮似的在你的脑海里蹦出来。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面对体格健壮却精神麻木的人们,他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才有无尽的彷徨和大声的呐喊,才把百态社会中芸芸众生相展示出来,以刺激人们的神经,以引起疗伤的目的。写忧国忧民的文字时,先生的面容是憔悴的,忧愤是深广的,文笔是深沉伤感的。而面对敌人时他的文字又是那样的犀利,那样的无情,似匕首似标枪。就连先生的头发也是一根根很精神的直竖着,完全一副随时准备战斗的姿态。是他教会我们冷眼去认清现实世界,去分辨人生的善恶美丑。所以先生在我们心里一直是斗士,是战斗者,也是拯救者,是我们的英雄。
但先生终究是食尽人间烟火的凡人,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神,所以在他坚强伟大的人格后面,也有作为人的柔情似水的一面。
先生的《雪》就是这样,在这篇散文里,他先回忆起“江南那滋润美艳的雪”,回忆起“雪野中的宝珠山茶和腊梅花”,回忆起小时塑雪罗汉的生动情景。仅从这篇文字,很难判断出先生当时身在那个大城市里,但可以肯定不在家乡绍兴,因为只有漂泊的心才渴望用故乡的温情去抚平那点点伤痕。先生用充满深情的笔去重温儿时的旧梦,料想他的心是颤抖的,眼眶是湿润的,文笔是柔软的。多少年来,他身如浮蓬,随风飘荡,任意东西,有多少次任乡愁撕咬自己的神经,多少次青灯相伴冥然兀坐思考救国救民的真理。
或许整日整年的斗争和漂泊,他也有些累了,乏了,所以在这个雪天里触景生情,才写下如此柔美的文字。但他没有沉湎,没有陶醉,因为革命尚未成功,阴云仍未散去。因此在文章的后几段,先生笔锋一转,转而抒写北方那“如粉,如沙,永不粘连的雪”,写那“在那在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闪闪的旋转升腾的雨的精魂”。至此全文由开始如平静的小溪,跌宕为一泻千里的飞瀑,我们的头脑也有浪漫转为清醒。可见先生时刻不忘自己的革命本色,不忘自己肩头的责任。
最坚硬的也是最脆弱的,坚强的鲁迅也是温情的鲁迅,他是一位斗士更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短歌行
下一篇:有一种爱,叫做伤不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