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记忆的深处

藏在记忆的深处

匣龙散文2025-08-31 04:31:33
每次回老家,总有一种期望,期望多多地看到一些勾起回忆的角落,一片林子,一条水沟,一处岩山……
林子里是粗细不均、高矮不同的松树,相同的是树根处都有一坨两坨黄中带灰的松油。这些松油疙瘩总会被几个调皮的山里娃发现,装进裤兜,晃晃荡荡带出林子。就在林子边上,事先带来一口锅早已架在三块石头上,底下也已放好了干枯的茅草。点上火之后,锅里的松油疙瘩便渐渐熔化。“头领”(大伙默认的)找来几块木板,没有经过他的木匠父亲的同意便摸来锯锤之类的工具,鼓捣成一个个模具。“手枪”是最常见的,在其中灌入松油,放入一根母亲们用来纳鞋底的索线。冷却之后,拆去木板,“手枪”成了。在连手电都少见的贫苦年代,摸黑走夜路,点上它,那就是在享受智慧。
水沟其实只能算是石沟,因为石多,而且一旦雨停,过不了两天沟就见底了。就是这样一个地儿,也被几个小毛孩踏平了。抓几只旱螃蟹,捉几只鬼蜻蜓。水大时,用沙石垒起一处水坝蓄住水。把柳枝管儿架在坝顶,那就是飞泉。在坝的底部安上一根柳管,在下游则鼓出一汪暗泉。最为壮观的是,占据上游的突然开闸放水,把下游的成果冲刷得一干二净。偶然也有非常牢固抵挡住洪水的,心情和上游的一样无比高兴。如此的趣味完全不会顾及母亲的禁令和老师的任务。贫瘠的水沟,那几双慧眼就能寻找出无穷乐趣。
岩石多得山上到处都是。有想象力的孩子总能把这块当马来骑,把那块又当狗来唤,也有在一块巨石后面斜插上树枝作在耕田状,那是把它当牛了。山石之间的空隙不长草,那是小淘气们的“杰作”,踩踏得没有了生气。最受欢迎的是石头上面一大块平坦地方,废纸叠成的扑克,石子磨成的棋子,上下翻飞,不断激起愉悦冲向云霄。人多时总免不了要“打仗”,自愿报名分成“八路”、“鬼子”两队。一声令下,一个个灵巧的身影就在那其中上蹿下跳。往往天黑下来了,母亲拎着汗流浃背、灰头土脸的小子的耳朵往回拽时,仍然无法分出胜负。物质的匮乏成全了乐趣,也开发了智商。
就是这样的一些地方,藏在我记忆的深处。偶而闯入眼帘时总带有晴日般温暖,丝滑般感动,也总让我高兴于贫乏年代的聪明才智,与大自然同乐,欣赏于苦中寻乐的执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