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清高
行云(脱俗、飘逸)李白醉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的似,可怜飞燕依新装。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
行云(脱俗、飘逸)李白醉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的似,可怜飞燕依新装。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他的才华从来都是这样锋芒毕露!在金陵,他与友人一起当筵赋诗,飞觞醉月。“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实属不可谓不风流,不可谓不倜傥,但风流倜傥掩藏了内心的烦恼。
李白写了一辈子诗,喝了一辈子酒。他的诗很多是在飞觞狂啸中写出来的。他的诗充溢着酒的芬芳。酒有一种奇妙的“浸润性”和“放射性”,酒与诗结合,更使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情万丈,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诗人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个性形象,在诗篇中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升华。
弯躯、捡拾(糜烂、奢华)
李白二十岁出蜀,踏上了寻求功名利禄之路,但鄙视科举,幻想由布衣一跃而为公卿,李白一直有很强烈的参与政治的热情,他一生都渴望能谋得高官之职,“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玄宗召见并赐宴,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杨贵妃捧砚,实人生之快意也。
他终于如愿的“入世”;以为,从今以后,他便可一展“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图大志了。初到长安,玄宗对他的才华颇为赏识,加以礼遇,让他供奉于翰林院。李白的心情也很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不仅不鄙视权贵了,而且还以能和王公大人往来为荣。“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天龙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志得意满的心情溢于言表,由此也可见诗人昔日的傲气早已锐减。(而且在永王谋反时还怂恿他去谋夺帝位。可见李白具有强烈功名欲望,不是子虚乌有的。)
遗失(落寞、颓败)
如果说刚刚踏进宫廷时,李白还有一步登天的喜悦的话,那么随时间的流逝,他的政治理想、抱负一点点的落空,失望逐渐代替了喜悦,直至理想彻底破灭。一年多的宫廷生活使李白充分认识到了宫廷政治的黑暗与险恶、官场上的相互排挤与趋炎附势。由于权贵的排挤,更由于作为一名诗人、一位文人。虽然之前为了所谓的功名,一身的傲气早已廉价不以,但终究还是抵达了一个不能逾越的底线。
公元762年,李白逝世,终年62岁。传说他是醉酒后,下水捉月淹死的。
昔日的天纵之才,到最后,却是如此落寞谢幕!
李白用手中的笔抒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凌云壮志;畅谈“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人生自信;表达“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豪放洒脱。但是李白也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无奈和叹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表现了李白的失落、伤感、孤独、悲戚,直至对人生、对官场、对寻仙访道的绝望。李白的悲剧的根子就在于,过于执着“功名”,二字。真正进入宫廷,又厌弃官场的排挤纷争,心中对功名的渴望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彻底死心,失望是暂时的。离开官场之后,不久再燃功名利禄之欲火。安史之乱中,永王起兵叛乱,李白应邀进入永王幕府,想借此一展其霸王智略。他曾经行云般的飘逸,“入世”后弯下了诗人高傲的躯干,一度想要拾得自己梦寐以求的功名,到头来换得是落寞和颓败,得到的不是功名,唯有——遗失!
后记:
脱俗、飘逸!
糜烂、奢华!
落寞、颓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