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浓情更浓
在学校里,我宁愿斋戒,也不吃学校里的鸡,因为学校里的鸡都是饲料养的,成长周期短,肉味太寡淡,口感不好,营养不足。而家养鸡的味道才算正宗。但是养这样的鸡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精力远比饲料鸡的多。每年开春的时候,老妈子就让母鸡孵出小鸡,然后一直养到年末才舍得杀鸡。在小鸡出生后的一个月里,老妈子都是拿生大米泡水喂养它们的,等到小鸡长大点了,就拿米饭混米糠喂养,这样一直喂养到年末。因为米糠加米饭的热量较少,这样喂养出来的鸡就脂肪少,肉多且滑嫩。那些家养鸡是满村子里跑的,很自由,这样天天运动地成长起来的鸡,非常健康,其味道当然特别醇正。然而,那些鸡的胃口可大了,它们一天里吃的米饭比我们家人的还要多,而且其成长周期比较长,这样算来,一年里养一只鸡的成本大概一百多元了。可是,老爸老妈还是坚持一年里养几十只鸡,从来不舍得拿去卖的,即使家里经济很困难时,最多就另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也不舍得卖掉那些鸡,因为,爸爸妈妈盼着我们这帮孩儿回家,要把家养鸡全部留给我们吃。过年或假日一家人团聚时,老爸老妈总会杀只家养鸡的,然后一家人呵呵乐乐地围在一起享受老爸老妈的“杰作”。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家”与“鸡”的概念已经混合在一起了,因为我们的“家”总透着家养鸡那样的淳朴浓厚的味道,家的味道也像家养鸡的味道那样,深深地渗入我们的灵魂肺腑里,不管我们去到哪里,那味那味道始终让我们赞叹不已,让我们魂牵梦挂,让我们明白了“酒是故乡烈,月是故乡明”的固执。
随着鸡香,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吃鸡的情景,那时候,我们四兄妹总是抢鸡腿吃,于是妈妈想了个解决的办法:我和弟弟最小,就吃“踏地比”(就是鸡腿),哥哥姐姐较大了,就吃“飞天比”(即鸡翅膀),爷爷奶奶吃鸡胸肉。哥哥还有个特别爱好就是喜欢吃鸡头,爸爸为此常赞扬哥哥,说哥哥吃鸡头会变得头脑机灵醒目的,对此,我和弟弟虽然心里暗地钦佩哥哥吃鸡头的勇为,可是我们不敢效仿,因为我们真的讨厌鸡头。而爸爸他自己每次都喜欢吃鸡屁股,所以那时我们兄妹们都没机会品尝到“凤尾巴”美味。现在,吃鸡的情景有点不同了,我们都把鸡腿让给老爸老妈吃,老爸老妈有笑呵呵地推回给我们吃,而我们都试过吃鸡头鸡屁股,尝试过以前爸妈吃鸡的感觉。其实,家养鸡的每一部分都是好味的,特别是一家人一起吃的时候,那气氛那味道才特别好。这是我亲身体会的。因为我在饭店里吃过家养鸡,一样的家养鸡,却味道不同,应该说是感觉不同,总觉点欠了点什么似的,没有在自家里吃的那种醇正味道。家养鸡最好的烹饪方法是“白切”,即把整个鸡用药材混着来煮汤,煮熟了才把鸡切成块状,然后淋上酱油花、生油、香芹之类做出的调味料,调味料不能太多,才不至于掩盖了鸡的醇美本味。家养鸡做的“白切鸡”不油腻不寡淡,给人原汁原味的感觉,是“清水出芙蓉”的醇美,淳朴浓厚又回味无穷。
记得上学期末,我们宿舍姐妹来我家做客时,就杀了只家养鸡来做了顿家常饭。那天我们这帮在学校里苦熬了整整一学期的“肉食者”,背着一大堆零食,如同一群下山饿虎,兴致勃勃地向我家奔去了。虽说没什么特别好的招待,只是家常饭,但是我们还是吃地有滋有味,其乐融融,品尝到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纯朴与恬淡之趣。那天,弟弟做厨师,负责杀鸡煮饭,我们姐妹们就帮着收拾收拾。茶余饭后,我们得出的总结是,我弟弟的厨艺和态度都不错,可以作为新时代的理想型家庭主男,将成为很多现在女性喜爱的对象。因为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而温馨是浓浓的鸡香味儿和点点滴滴的爱意累积酝酿出来的蜜糖。
2008。6。23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