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当先
二叔一辈子非常辛苦:家里一直种着十几亩地,养殖几口渔塘,喂几头猪;一生之中做了四次房子,拉扯大了两个孩子,给两儿子结婚,随后又和二婶带三个孙子;虽然现在两个堂弟在深圳那边发展得可以,每年也会给二叔不少生活费,但是二叔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工作量,不到六十岁,满脸写满了沧桑和劳累,手上全是厚厚的老茧和粗皮,还有一只眼睛也因病没能及时治疗而近乎失明。
二叔是骑摩托车可能因为劳累过度而致车失控撞到树上而亡的。我们都急忙赶回去奔丧,两个堂弟也从深圳第一时间赶了回去,只是二叔已经和我们阴阳两隔。在办丧过程中,子女亲戚皆悲极而泣,谈论最多也是二叔一生很不值得:一生劳苦,现在家境也相当不错了,自己还没怎么享受,年龄不大就离开了人世。
两个堂弟亦追悔莫及,只觉得孝心未曾尽到,父亲却已经离开了他们。由此事我不禁想到,在我们正当盛年父母逐渐老去的时候,敬老孝亲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可能留下无尽的悲伤和遗憾。一个词语也不由自主的从我脑海里涌现出来:那就是百善孝当先。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中国古人十分崇尚孝,也因此留下了数不胜数孝的故事,其中典型的有二十四孝,比如孝感动天、卧冰求鲤、百里送米……一共二十四个故事,诸如拾葚异器、鹿乳奉亲、亲尝汤药、涤亲溺器,都令人动容;不过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部分故事里主人公的做法就不可取了,如埋儿奉母、恣蚊饱血则几近于愚——当然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手段过于愚昧,因此后人要选择性的学习;不过这些孝故事里的主人公最终都得到了好的报应,符合了中国人“好人好报”的观念。这些故事大都具有传奇的色彩,因了子女的孝顺,从而引起上苍和别人的感动,最终得到了好的报应,从另一个方面也向人们宣扬了只要行孝,就一定能感天动地感动他人,就能够得到善报的理念。
以前不太理解为什么说孝为善的第一位,后来慢慢理解了,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尊重、都不爱,那谈什么去尊重别人,去爱别人呢。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人一点小的恩惠,也要加倍报答,因为别人并没有义务去帮助你,别人帮助了你,你在有机会时就应该去报答帮助你的人,或在适当的时候将这种善传播开来。如果说别人对你一点帮助算小恩惠的话,那么父母之恩又算什么呢?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婴儿至成人,试想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呢?当你睡在襁褓时,在你生病时、在你上学时、在你遇到困难时、在你进入社会时、在你结婚时、当你又得孩子时……有哪一样不是父母一直站在你的身旁?《诗·小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多好句子啊!父母的恩情大如天,能报答得完么?
中国古代甚至有“子为父隐”的观点,就是父亲即使有了恶迹,儿子帮父亲隐瞒也是合乎人情伦理的。而欧美的法律也规定在几等亲之间是不能够在法庭上相互为证的,因为人们不希望因此亲情受到摧残、伦常崩溃、人间温情消失,否则这样的法律再严明有什么意义呢?他们认为,好的法律也必须是人性化的,而非超越于亲情伦常之外,可见得父子亲情之间的重要性。
佛教里认为孝心即佛心、孝行即佛行,欲得道同诸佛,先须孝养二亲,同时佛教也极力宣扬奉行孝心将得到福报。基督教《新约·以弗所书》第六章指出:“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应许的诫命”。伊斯兰教则把孝敬父母提高到天命的高度来对待,甚至与崇拜真主相提并论,可见得即便信仰不同,但对于敬老孝亲都是相同的,且将之提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当然不必去深究事实的真相,但是在动物界子辈去回馈父辈绝不是什么稀奇事,动物尚且懂得孝敬父母,况为人乎?
敬老孝亲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实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甚至为感恩父母,西方一些国家专门设立了母亲节和父亲节,以此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并不奇怪,因为没有父母便不可能有自己,感恩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一个人只有不忘根本,方能做真正意义上的人。
家和万事兴。敬老孝亲是家和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你在努力敬老孝亲的时候,父母会用加倍的爱和亲情来补偿你,家庭的幸福指数自然也会增加;相反,当你没有尽到这份义务和责任时,即使你的父母不来责怪你,但你的良知定会受到谴责。
我听到也看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们待上级如长亲,把领导的事当自己的事,急上级之所急,鞍前马后不亦乐乎,恭敬态度远胜于自己父母长辈,尊重领导为应有之义,只是过了头必有伪善的嫌疑。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行孝时会步入一些误区,比如以为只要多给老人一些钱就可以了,还有些人觉得来日方长,现在没时间尽孝等以后有了时间再慢慢补上,还有人觉得自己的子女尚顾及不暇,哪有更多的时间去陪老人呢……等等,恕不知老人有时候并不是需要钱,而是需要子女的陪伴与安慰;恕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年迈之后可能随时离开,等你有时间去尽孝时可能他们已经不在了;恕不知只顾小不顾老的这种水只向下流的观点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孩子,会为自己种下苦果。
每次回到老家,我会带一点营养品或者衣物给父母,在家也是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做一点事,陪他们说说话,因为看到老去的他们确实有种心疼的感觉。当然父母并不愿意我给他们花太多的钱,只说我现在经济也紧张,花钱的地方多,要多攒钱才好,而且每次当我离开时他们也总是满满当当的给我塞一些干菜、腌菜、腊肉什么的,让我心底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同船过渡尚且要修五百年,那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得修多少年始成呢?当我们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养育孩子千万别忘了敬老孝亲,因为这不仅仅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