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悼流亡的燕子
我定睛一看,一只燕子撞在玻璃上,它掉下窗台,翅膀扑打两下便不动了。我伸手抓住湿淋淋的燕子,窗外一阵狂风卷起水雾排空巨浪一般破窗而入。刺溜一下,站在窗口的我,被气浪推去两米多远。我避开风口,急忙把窗户关上,把瘦弱的燕子放在楼梯上,多么希望它能慢慢醒来。
此刻,学生周欣从楼道的另一头走上来,见楼道里四处乱撞的燕子,问我怎么办?我说不用管它,等外面雨停了,打开窗户,它自然就会飞去。周欣拿了稿子匆匆离去。那燕子在楼梯上淌下一片雨水,显得是那样弱小而凄凉。我把它托在掌上,用洁白的纸巾给它擦干身上的羽毛,捧在手里,一步一步走下楼梯。
我似乎看到它昔日比翼双飞,点水剪柳的矫健身影。它一下激活了我孩提时与燕子有关的诸多情结。曾记得,十几岁时,我同几个小伙伴抬了梯子,在自家屋梁上掏燕子,用鸟笼提着,带领一帮孩子在村边的草丛里捉蚂蚱,每当喂小燕子的时候,都先吹一声口哨,几天后,只要一吹口哨,小燕子就“喳喳”地张大鹅黄的嘴巴等待喂食。后来就把小燕子从鸟笼里拿出来放得远一点,一边晃动着手里的蚂蚱,一边吹口哨。小燕子听了,“喳喳”地张大鹅黄嫩口,扇动着只有几根羽毛的翅膀,兴高采烈地跳过来,一口把我手里的蚂蚱吞下肚里。
后来,小燕子终于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口哨一响,它马上就会飞落到我的手上,当然,每次都要喂它一只小蚂蚱,并且不大会儿就要吹一声口哨。有时回家晚了,它就落在我的肩头,同我一起回家。
直到秋天割谷子的时候,成群的燕子都飞走了。有一天,无论怎样吹口哨也不见燕子回来。一连几天,我都奔跑在村边燕子失踪的草地上,哪里有燕子就向哪里跑,一边吹口哨,一边掉眼泪,直到一只燕子也看不见了,仍默默仰望天空,怅然若失。
第二年,当“春上溪头荠菜花”的时候,我坐在庭院里遥望南天,忽而见两只燕子啾啾地鸣叫着匆促掠过。它又勾起我莫名的惆怅心绪。忽然,耳边一缕清风飘过,似是一片树叶飘落肩头,“啾——”地一声鸣叫,啊!是燕子。我把它捧在手里,仔细地端详着,啊——这不是我日思夜想的那只燕子吗?太突然了,太高兴了。可它就叫了半声,躺在我的掌心里,胸脯急促地起伏着,只见它气力越来越小,不料它却死了。我想,它是累死的,是急于要见到我而累死的,它是因为我而死呵。我思念它,它也在想我呦!此刻,我潸然泪下……
八十年代,农村生活有了好转,我也早就进了工厂。有一年夏天回家后,听说母亲屋里也安装了电扇,便急忙去看望。进屋,见母亲正举着棍子把燕窝戳落在地,两只燕子惊叫着在屋里乱飞。我急忙拦住母亲说:“娘,这燕子是益鸟啊!”母亲极其心疼地说:“不叫它住了,前几天就被电扇打死一只燕子,这电扇一转,它吓得在屋里乱飞,飞着飞着就被电扇打死了,怪心疼的。前几天,我就轰走了两只燕子,今天又来了,我把窝戳了,它就不来了。”听了母亲的述说,我望着掉在地上的燕窝也只有无奈。
再后来,农村的木架房逐渐被楼板方所取代,且都安装了电扇,燕子祖祖辈辈居住在梁上的家没有了,从此,燕子的家族变成了流浪者。有时见它们客居在楼板房的宽檐下。由于楼板房墙壁光滑,且没有支撑物,常常看到有些燕窝掉落下来,把小燕子摔得粉身碎骨。每见此状都使我的心里暗自作痛。我曾给几家报社写过几篇文章,呼吁人类关爱燕子,希望高明的建筑师在设计楼房的时候,在大檐下再留出四寸小檐,还燕子几寸不至灭绝的栖息之地。可结果,都杳无音信。
我想着这些,捧着这只瘦小无援,已经死了的燕子,一步一步走下楼梯。它在我手里显得是那样黑小而孤单。我又想起那只死里逃生的燕子,此刻它还在楼道里惊飞,也许,它还不知道自己的伴侣已经遇难。也许,它想飞出去寻找它的伴侣。也许它听到玻璃上的一声撞击,就料知不妙。正为失去出双入对的伴侣而痛心。不知它在寂寞中怎样苦度余生。
我捧着这只黑瘦憔悴已经死去的燕子,在已变得淅淅沥沥的雨中,一步一步从楼梯走到楼前的花坛旁,在花坛上挖了一个坑,随手摘下几朵月季花,用手一捻,把一部分花瓣撒在坑底,把小巧而黑亮的燕子放在坑里,将其余花瓣都洒在它的身上,然后封了一个小土包。掩埋后,我望着花坛心想:这应该叫“燕冢”了。
此刻,我似乎看到天空中有无数燕子,如花瓣一般被风雨摧落。似乎看到失去卫士的庄稼,在尽是害虫的蹂躏下哭咽。
此刻,不知怎的,我的脑海里骤然又浮出黛玉葬花的情景——“今朝花落侬葬花,不知他日谁葬侬?”是啊,细想来,芸芸众生,每一个足迹的背后,多少游子不都在寻找自己的家园吗!在风雨中飘摇,在繁华中走过,在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心却如无家可归的燕子。
2007年8月8日作2007年9月5日再改于北京培黎职业
附林非先生和翟民安教授的评语
林非先生对《哭悼流亡的燕子》的评语。
《哭悼流亡的燕子》已拜读,写得很好,明显在进步。一是高尚情感,二是构思巧妙,还伴含着现代主义的因素。三是文字也更流畅。
任何细节都须真实,文中说小燕子摔落于地后,“粉身碎骨”这不符合实况,千万要注意。另“度过余生”不应是“渡”字。
——林非2007。9。18
申保箱同志是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近作《哭悼流亡的燕子》以第一人称为叙述主体,描写了燕子的悲惨遭遇和主人公的哭悼、敬奠。构思新奇,声情并茂。实令读者潸然泪下之余而抚额深思,晚唐诗人杜牧《早雁》有“云外惊飞四散哀”的名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两千年后的当今世界,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大合唱中,这篇作品唱出了最高音。
本文感人至深处是巧用红典“黛玉葬花”,诠释了主人公敬奠“燕冢”的细节描写,情感真挚而深沉。
文短而精,足见作家“搏兔而用全力”的创作态度。
2007。9。1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