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冰心

走近冰心

丹襟散文2025-05-10 18:38:30
在著名作家冰心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有幸跟随昆明市文联儿童文学研究会采风团来到“冰心默庐”参观,了解了一代文学名家(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世纪老人冰心(1900年至1999年,享年99
在著名作家冰心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有幸跟随昆明市文联儿童文学研究会采风团来到“冰心默庐”参观,了解了一代文学名家(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世纪老人冰心(1900年至1999年,享年99岁)在云南昆明曾经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情况,突然拉近了我领略和感受作家风采的距离,让平时感觉高高在上而又遥不可及的名家和自己一下子有了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原来她就在我熟知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学习过。
“冰心默庐”位于滇池东岸呈贡县三台山公园南侧,原名“华氏墓庐”,为呈贡斗南村华氏家族于民国初年修建用于守坟和追祭先辈时的歇息地。为一幢老式三间两耳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民居,占地面积313.9平方米。因1938年至1940年抗战期间,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昆明,部分“西南联大”和省内外的一些院校(系)被迫移迁呈贡,著名女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携儿吴平,女吴冰、吴青就在此居住。
期间,冰心曾应呈贡中学校长昌景光邀请义务任教,创作了《呈贡县立中学校歌》,并题写了“谨信宏毅”的校训。又取“墓”的谐音字“默”,于1940年2月28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散文《默庐试笔》,赞美呈贡的风光及景物,所以“默庐”雅号流传至今。为纪念冰心对呈贡人民的深情厚谊,人们就将此地誉为“冰心默庐”,并对“默庐”进行修缮、管理和保护,现为呈贡县文物保护单位、呈贡县文物管理所。
我们刚到“默庐”,就被告知,负责“冰心默庐”管护工作的呈贡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副所长应邀专程到福建省冰心故乡福州参加“纪念冰心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去了,负责接待和给我们作讲解的是“冰心默庐”管理所工作人员小杨。
整个“默庐”坐西朝东,典型的四合小院民居,白墙,青砖、青瓦,西面为两层土木结构小楼,与两侧的耳房、正大门错落有致,看上去清秀、典雅、精致、方方正正。
进得门来,小院整洁、秀雅,青砖铺成的天井,右侧一株枝叶茂盛的白梅树,树根周围是一圈绿幽幽的兰草,左侧有一株紫微花和白玉兰花树,几盆小叶榕等盆栽植物,把小院点缀得更加清雅秀洁。
右侧耳房内,是冰心纪念室,陈列了冰心在“默庐”居住时写的散文《默庐试笔》,为呈贡县立中学所写的校歌、校训,冰心手迹、冰心作品(名篇《小桔灯》、《再寄小读者》仿佛一下子又把我们拉回了小学时候学习这些文章时的情景),以及冰心一家在“默庐”的全家福、生活照。最吸引我眼光的是一幅冰心于1923在美国留学时的半身照,看见照片的第一眼,“端庄、秀美”两个誉美之词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了,照片上的冰心微微笑着,既年青又灵秀、美丽、端庄,透着一种知性美和书香气,典型的大家闺秀风范。
左侧耳房里陈列了抗战时期在昆明呈贡的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国内和云南省内一些大中专院校先后南迁昆明,为避日机轰炸,部分又移迁呈贡,使呈贡一时学校林立,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云集。冰心、费孝通、吴文藻、陈达、沈从文等近50余人任教呈贡,留下了一批珍贵的院校旧址和名人旧居。冰心任教呈贡在“默庐”居住期间,吴文藻应云南大院校长熊庆来聘请任社会系主任,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罗常培、杨振声等名人学者也随行前来呈贡和费孝通、陈达、戴世光等人及冰心的学生聚会。
小楼上就是冰心一家人的寓所。“我为什么潜意识的苦恋着北平?我现在真不必苦恋着北平,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北平西郊的住处,还静、还美。我的寓楼,前廊朝东,正对着城墙,雉堞蜿蜒,霁天空阔”。这就是冰心在《默庐试笔》一开篇就描写的默庐居所。正中间一间为冰心的书房,是冰心平日里读书学习和会客的地方。“我的寓楼,后窗靠西,书案便设在窗下,只在窗下,呈贡八景,已可见其三”。右侧一间为冰心夫妇卧室,左侧一间为儿女们的卧室。
站在“默庐”当年冰心的书房里,我屏住呼吸,扫视小屋,感觉到作家留在小屋里的气息无处不在,我似乎又看到了冰心秀丽的身影,伏案读书和写作的勤奋。她肯定不会想到,在故乡福建福州纪念自己诞辰110周年之际,一群如她一样对少年儿童倾注爱心,热爱儿童文学事业的昆明市文联儿童文学研究会的领导、作家一行20余人会来到这里,追寻她的足迹,缅怀她这位“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传承她那以“爱为哲学”、以爱为中心的文学精神,做慈爱的灵魂布道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