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命的春天

个体生命的春天

珪甑散文2025-05-20 19:30:19
年的冬春之交,我相继失去了两位亲人,一位姥姥,一位老舅,兄妹相距竟二十天,紧接着又是倒春寒,鹅毛大雪如梨花落英,然后是智利地震,山西地震世界末日之谣传、股市下跌等等,所以这个春天在我心里是灰沓沓的。某
年的冬春之交,我相继失去了两位亲人,一位姥姥,一位老舅,兄妹相距竟二十天,紧接着又是倒春寒,鹅毛大雪如梨花落英,然后是智利地震,山西地震世界末日之谣传、股市下跌等等,所以这个春天在我心里是灰沓沓的。
某天上网,聊友问及是否参加乔忠延老师的文化沙龙。如此暗淡的心绪,倒不如借机出去走走,散散晦气。于是与一文友结伴。一路车行,并没有发现多少春天的迹象,气候较往年偏冷,枝头依旧落寞。
下午三点准时抵达会议室,老友相见,握手寒暄,稍定,身后呼呼拉拉拥进一群男男女女的学生,鲜艳的红和蓬勃的绿将剩余的座位挤了个满满登登,我的心里渐渐亮堂了起来。
今天的谈话主题是:春天。
一位范姓的小学体育老师首先发言,他以诗的语言阐述春天与诗的关系,他说,春天里可以没有散文,可以没有小说,然而不能没有诗。我想起了《诗经》里“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这样的句子,几千年以前的某个春天,从一张张茹毛饮血的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短句,从此华夏的春天除了自然色彩之外又镀了一层人文的光彩。
某位做网络推广的女士讲述她的春天,只有在电脑前,她才可以敞开心灵的大门,唱歌,朗诵,甚至跳自己创作的舞蹈,这样的春天是隐秘的,只属于个人,能够借网络将自己的春天在阳光下晾晒,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与我同行的文友将文学作为他的春天,为了寻春,单车走黄河,由此完成了两本厚重实在的游记,三十年来,经济并不宽裕的他自费出了好几本个人集子,以此装点自己的文学春天。他说,只要文学的春天在,总会有希望在。
来自四川的山西师大学生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她无法忘记大地颠覆、江河怒吼、残肢断体,她更不会忘记来自千千万万的救援着,忘不了奔波和穿梭于废墟的官兵和自愿者的身影。她说,灾难并不可怕,只要有爱的春天在,生的希望就会在。她给在座者深深鞠了一躬。望着她弱小的身体,我看到的是一株从废墟的夹缝里钻出的阴柔的春花,有阳光照耀,有细雨浇灌,有和风吹拂,她活得很健康,笑得很粲然。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爱的春天,因为活在爱里,所以懂得如何给予他人以爱,给予它物以爱。
当得知有位同学来自临汾西社村时,乔忠延老师动情也提起了“六必居”,提起了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六必居者,因经营柴、米、油、盐、酱、醋“开门七件事”之六件而得名。从康熙年间创建至今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它没有像乔家、王家等晋商昙花一现,除了诚信和不倦的创业精神以外,最重要原因是没有成为官商,几百年来,他贴着老百姓的心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尽管没有大红大紫过,也没有在权力的纷争和朝代的更替中湮灭。“六必居”春天是久远的。
随之他又自问自答:知道春天里柳枝为什么先绿吗?因为它比其它植物最能抗得住乍暖还寒且不会轻易死掉,春天不是一下子暖和起来的,它要与寒冷拔河,所以会突然热,突然冷。话并没说完,眼睛里分明有了泪光。但我知道他要说的是,柳枝较许多植物看来是纤弱的,朴素的,然而许多植物都没有它的生命力顽强,所以上天拿它来示春。他说的是柳枝的春天,也是自己的春天。
春天是踏青的季节,本应走出室外,“浴乎沂,风乎舞雩”,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蓬勃与希望、兴奋与感动。历经沙龙,我看到的则是个体生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春天。
晚六点,与文友“咏而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