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土?故乡
与父辈不同的是,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身份无比尴尬。称不上是老家人,更谈不上是北京人。每次回老家,父母总是讲他们的童年趣事,我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是那么兴奋;而我,对老家的一切极为陌生,只能认真听着,想着。官方上称和我一样的人为高考候鸟,意思就是为了参加高考而不得不像候鸟一样从居住地迁徙到户籍所在地。我们不是农二代,更不是富二代。在城市里度过童年,老家之于我们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回去,回到父母的家乡。在那里,我们发现一切都是不同的,我们从父母的宠爱下的乖乖女变成了留守儿童。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想当初,在我离开的时候,我很不争气的哭了,没有任何理由。或许是迷惘,或许是舍不得,可就算是,那舍弃不下的又是什么呢?
学习片刻无聊,我曾用手机刷人人,看到一个热门相册,里面全是小时候的吃食。初看时,我很是激动,因为能看到和我一样怀念着相同过去的人,心情却在看到“非北京人勿转”的一刻凉了下来,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我不敢按下转发键,我不想回应那些疑问。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始终也不是北京人,始终与当地人隔着一层纱。我不想在这里抱怨户籍制度,只是想说,如果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城市不是我家,那我该何去何从呢?联想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迷惘的一代,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不敢声称自己代表了一代人,可是我们迷惘,彷徨,无所适从。记得一个发小曾在看到公车上不文明的农民工时愤愤地说,就不该让外地人进京。我知道他是无意的,可是我,不也是他口中的外地人吗?
初上大学时,我和一位北京籍同学聊天,她夸我普通话说得好,没有一点口音。我只得笑笑,不说话。实际上,我很羡慕那些有口音的人。口音是老乡之间相互辨识的一种工具。口音是那么可爱,满是浓浓的家乡味道。但是这些都与我无缘。我常说我掌握了最标准的普通话,可是这,也不过是无奈之中的自嘲罢了。游走在故乡和童年之间,我似乎永远都是个局外人。有些时候我也想理直气壮的说,我属于这里。
想念一个地方,大概就是想念那里的味道。想起熟悉的口味,总是忍不住流下口水。当你的胃习惯了一个地方的调味,大概你的身体也就承认了这里,默认成为故乡的概念。远行在外的游子,总是渴望尝到一口家乡菜。大概也就是同一个道理吧。当你的味蕾接触到那熟悉的味道,心里脑中满是回忆的感觉一定是好极了。
当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时,我哭了。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我舍不得的,是这里的记忆和味道。尽管与老家相比,这里无限繁华。但繁华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只想回味一下从前,找到我的家。这里是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也是我所有的回忆和快乐。我热爱这片土地。
这里是异土吗?不,这里永远是故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