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骑驴”·苦日子·甜日子
“三轮车”在我们这个城市被称作“倒骑驴”,一招手就会上来好几辆。可能算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土特产”了吧,除了周围几个比这个城市还要小的县级市也有这种“车”之外,好像别的城市都没有。这种“车”其实在老舍的
“三轮车”在我们这个城市被称作“倒骑驴”,一招手就会上来好几辆。可能算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土特产”了吧,除了周围几个比这个城市还要小的县级市也有这种“车”之外,好像别的城市都没有。这种“车”其实在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早就出现过。是那种车夫在前面像骑自行车似的蹬着车子,而车后座不是普通的自行车座,而是支着车棚的周围都用布料或塑料布围裹起来的一个大“靠背坐椅”,有的车棚的四周还带着流苏穗穗,车一跑起来随风摇曳,煞是好看。特别是在闷热的夏天,可以爽歪歪地堆坐在里边,凉风袭面,很是惬意的。据说,现在北京街头胡同,还有这种“车”,而那些老外们最喜坐这种“车子”穿行在小巷胡同里,他们把这个也看做像四合院似的是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个地处东北的不算大的贫穷的地级城市里,这样的三轮车不是很多。多的是那些车夫在后边手推脚蹬而乘客坐在前边的“倒骑驴”。蹬“倒骑驴”的人多半是下岗工人,他们想做生意却没有“本钱”,想找一份好工作却又没有技术没有文凭,剩下的就是自己身体里的最原始的力气了!于是,蹬“三轮车”就成了他们“下岗再就业”的首选出路了。还有另外一部分三轮车夫是附近农村跑出来的贫苦农民。他们觉得蹬“倒骑驴”一个月能赚千八百的“现大洋”,而且,还不用交什么税,比在家种地一年到头剩不了几个大钱来得“合算”。于是,这个城市就出现了蹬着“三轮车”满街转急得车夫头上直冒汗而乘客却满脸的不悦甚至嘴里不停地骂咧咧,到了地方也不给钱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的“风景”,那多半是这些农村来的车夫找不到地方,拉着人家乱转,最后钱赚不到还惹来一顿臭骂。这时,那些农民车夫一般是不敢言也不敢怒的,很少敢要钱的,多半是硬挺着自认倒霉了。还有一小部分车夫居然是女的,她们大部分看起来身体瘦削,有的,甚至身子单薄得让人担心她会不会被一阵风刮跑了!可是,蹬起车来却不逊于男人。我常汗颜!知道自己一身的白肉是白长了。这些女人白天无论冬夏都捂着一个大大的口罩,据说是“护肤”,怕脸被风吹雨淋着,怕被太阳晒黑。但我一直怀疑是她们怕被熟人认出吧,女人的自尊心虚荣心总比男人要强。
“三轮车”很便宜,坐一次,前几年是1元,路稍远的就2元。而现在随着物价的飞涨,“三轮车”的价格也跟着“飞”了起来。不过,它毕竟属于这个穷地方的“特产”,无论怎么“飞”也是“飞”不高的,就像这个穷地方的其它别的人与物一样。因为,这个穷城市里的出租车打一次才5元。再多了,老百姓就坐不起了!在汽油不断上涨的今天,那些出租车司机怨声载道。于是,市政府实在没招了,就一咬牙一跺脚给出租车每月补助200元,算是让他们心理平衡点了。所以,涨价后的“倒骑驴”是上车就2元,稍远的3元。如此,三轮车夫一个月就可以赚1000多元了,比一些工厂里的在岗工人的工资还要高呢!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批人,男的,女的,都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以至,大量的蔚为壮观的“倒骑驴”成了这个城市街头的一景。
因为价格便宜又安全又爽,所以,我出门,几乎是以这种车当步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羡慕这个“职业”,既可以赚到银子又可以赚到健康,还可以随时欣赏到街头美女与街头各色风景。最最重要的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可以自由地选择出行的时间与地点,愿意拉坐就跑一趟,不愿意拉坐就可以自己坐在小车里美美地呼呼睡大觉。完全不受任何人管制!……可是,每当我兴致勃勃地和车夫谈起这些时,他们总是一脸的苦笑。他们说他们的生活很穷,有的,夫妻都蹬车,靠这个钱供孩子念高中读大学;还有的,就靠这一个人蹬车养活全家老小……看到他们悲苦的脸,我就总是想起“祥子”,莫非那个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在改革开放了的今天不在北京拉车了,跑到咱东北“打工”来了?
可以说,蹬三轮车的“祥子”们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最底层的贫民。单是那满街的虎豹般的“城管人员”就把他们吓坏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哪一次“违规”了,把车子停错了地方,就会被随时冒出来的“城管”罚款200元!相当于他们白白消耗了几天的力气,还不如在家里躺着睡大觉了。
可是,那一天我下车给那个车夫2元钱时,我发现他的两只眼睛笑眯眯地往车门外的街道上望着。我以为他是遇见了熟人或看到了什么奇景,就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什么也没看见啊!就是几个陌生行人,几座熟悉的楼房与街道两旁的几棵树,一切都平平常常。我就逗他:“干嘛那么高兴啊?望见美女了?”他笑着说:“不乐还哭吗?穷不也得活着吗?活着,就要乐呵呵地活。”我很惊奇!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下层百姓,居然把“活”弄得如此明白!比那些整日为了占有金钱的多少而苦恼着喊着累啊苦啊的“上等人”,要聪明智慧多少啊!
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总是在“过年”时给我们姐弟亲手缝制新衣新裤,还不花多少钱买来一张张“年画”贴在墙上,还把家里的几个用来摆设的相镜框里的照片都挨个重新排列,还用白纸或花纸把家里棚上与四周的墙整个糊好,请来那个白胡子的铁匠炉的老头给蒸几锅像面包一样大小的白白的咧着嘴笑的大馒头,还连夜蒸几过黏黏的黄黄的里面是加了糖精的带着点甜甜味道的大豆馅的“粘豆包”,然后,就是用大锅烧着软柴火炒两锅瓜子,再用沙子炒一锅爆米花……等年三十早晨一睁眼,我们的眼前就焕然一新了!像搬进了一个“新家”一样!再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衣服,头上扎着头几天母亲就给买好了的粉红色的大绸子,吃着瓜子爆米花开花的大白馒头,小小的心就跟开了花!然后,就跟着母亲贴对联,贴福字,晚上出去看秧歌,小小的心简直就心花怒放了!于是,过完一个“年”就盼着过下一个“年”。人,就在这一个个“期盼”中不知不觉地长大了!一点儿也没觉出日子的苦味来……母亲用她那特有的女人心,把一个苦日子过得很甜很甜。
有时候,对于穷人来说,日子是苦的。可是,我们完全可以把苦日子过甜!因为,很多的“甜日子”是不用花费多少金钱的。
“活着,就要乐呵呵地活。”这个三轮车夫说的多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