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姓
那日,于忙碌的间隙,去单位处理紧急事务。很意外地,看到桌上有一封来信。信封是过期的有奖贺年封,乍一看,以为是过节期间错压在何处刚刚重见天日的漏网之鱼呢。剪开封,抽出卡片,却见里面掉下一张剪报。仔细一看
那日,于忙碌的间隙,去单位处理紧急事务。很意外地,看到桌上有一封来信。信封是过期的有奖贺年封,乍一看,以为是过节期间错压在何处刚刚重见天日的漏网之鱼呢。剪开封,抽出卡片,却见里面掉下一张剪报。仔细一看,是一位著名指挥家在省报上发表的一篇随感《小姓一家亲》。信是一位年长的朋友寄来的,曾经我们在家乡同一单位供职,当然,他是领导,我是由像他一样的前辈们手把手带出来的大学生。现在,我们同在省城工作,自然,他仍是领导,我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只不过如今已不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
不知是因为我乃当时同批进该单位的唯一一名女大学生(该单位作为市级四套班子之一,当时百余号人中仅一位年长的大姐是女同志,我是有史以来第二个,绝对属于极个别之列),并且母校位于省城——这位仁兄的家乡,还是由于我的姓氏较为罕见的缘故,他对我格外有印象。我和先生结婚时,他也是我们所邀请的极少的座上宾之一。同在一地工作过,做过邻居,来省城后单位之间亦有协作关系,于是,一直以来仍保持着断断续续的淡淡的联系。
接到这封信,倒是感到十分惊讶。现在通讯工具如此发达,通讯手段方便快捷,打一通电话、发一条短信再简单不过了,何劳领导同志亲自落笔写信,并且煞有介事地把这篇文章剪下来,写上我的名字,专门寄来呢,思来想去,大抵还是因为我的姓氏太过少见了吧。
小时候经常私底下埋怨父亲,不为别的,只因此姓笔划实在太多,结构亦十分复杂,别的小朋友一会儿就写好名字了,我们得磨上半天,还歪歪扭扭的,极不雅观。那时想,随母亲姓多好啊,才四画。笔划多便也算了,姓太小,几乎见不到本家,势单力薄,很是吃亏。记得那时住在一个公社所在地的村子里,一村两庄,一曰大顾庄,二曰小顾庄,太多顾氏,好生羡慕。
此姓人烟稀少、笔划繁多,拼音也很靠后,总之,没有讨便宜的份。排学号,无论是按笔划还是拼音,一概倒数。大学时,按笔划,一届学生47人,我第46;硕士时,按拼音,120号人,我排105位。这些也罢了,这姓,发音也不甚清楚,电话里,别人总听成大姓的谐音字,耐心地解释半天,回头寄来的信件上,碰面时的问候里,依旧是那个读音相似的姓。可叹的是,本姓出的名人亦寥寥无几,往往在必须提示的时候,费半天口舌,别人还是云里雾里。前不久出差,《通知》里明明白纸黑字,可席卡上,还是字形相似的同音字。本人呢,早已司空见惯,见惯不怪了。
姓虽是小姓,却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称始于黄帝时期,是当时的十二姓之一。而有文献记载的,至少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发端。于是,经常以此来藐视一下先生,曰,此乃贵族姓氏也,得仰视矣。外出旅游时,景区里,经常看到类似算命的关于姓氏起源的小店铺、小摊贩,总要拉着先生去翻一翻,看个究竟。这姓氏,似乎小到连拥有者自己也觉得神秘了吧。
本家虽少,有时却也会狭路相逢。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唯一一位同姓外人,是我的同班同学。N年前,小学同学邀请我回乡聚会,虽因事未能成行,但负责联系的同学对于我竟能清晰地记得那位本家的名字,仍觉十分诧异,毕竟年代已经非常之久远。上大学时,居然有位来自山东威海的女同学,名字与我仅一字之差,欣喜之余,带来的却是莫名其妙的烦恼。比如,因为省际差异,当年入学时,山东考生本专业录取分数线较之本省考生低近40分,相对的,这位同学当时的成绩要弱一些,可怜我却因此代她参加了一次英语补考,考完才知道,是系教务员把我们的分数填颠倒了,作为优等生的本人,因此也失去了一次重要的获得校奖学金的机会;再如,老师们、同学们常常分不清谁是谁,自然地,在涉及个别待遇的时候,我们同时被忽略不计就成了家常便饭。
“小姓一家亲”,谁说不是呢。本姓的历史名人,能发现的,早已被我们挖掘出来,挂在嘴边。在各种场合,看到有本家,立马会多关注两眼。甚而至于,有一次,看到孩子的一位乐友,把此姓作为名字,跟在姓氏的后面,也认真地激动了一下,以后再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生生地多出了一份好感。可能是由于现代媒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直觉如今这小姓渐渐地多了起来,这其中,各行各业有所成就者也日益增多,每当看到一位本姓名人,都特别地兴奋,俨然一个大家庭里的亲人一样,感觉十分亲切。当然,多与少,也许只是因为关注较多而得出的主观判断吧。
不可否认的是,小姓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特别容易被人记住。我的名字,他人只要见过一次,必定会留有印象,若是再有一次面对面的接触,想忘记也就难了。还是在家乡的时候,同年分配的一位派出所民警十分主动极其利索地帮我搞定了空挂单人户口。机关医院里,挂号处、财务处、诊疗室的医生、护士们常常会好奇地盯着我的名字看,口中念念有词,印象深刻。生孩子的时候,妇幼医院的助产士一看到我的名字,马上就作熟悉状,不但直接省了“红包”费,还一路关照,少受不少冤枉苦。
因为小姓,那日还意外地引来了朋友额外的关怀,谁说小姓不好呢。生为小姓,安于小姓,我为拥有小姓而备觉幸运。
(2008/4/22)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