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到15年的相见
“龙抬头”又巧逢惊蛰,每隔19年才有一次。在这难得的一天,两个素未谋面却在内心蛰伏了15年之久的思慕之情终于告一段落。
很多人,一生都不会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十五年前,农村的日子还过得很苦,我们还只是孩子,都15岁,都是11月生,都读初二,各自毫不相干的生活在相距200多公里的安徽农村。
那时候,没有电话,最先进的通讯方式是电报,但相当昂贵,一般人家不是紧急情况绝不使用。那些年,大家都习惯了用书信,经常会听到电台播放各种各样的交友信息,学生们好奇,都纷纷效仿,很多人都向电台投递过,我没有,但是很远很远有一个叫宿州的地方有一个女生写了,哥哥给她去了信,之后那个女孩给我介绍了她的妹妹,——燕子。
第一封信里,我们给了彼此一个最最亲切的称谓:燕子,雨儿。她的文字充满了动感和神采,像一只擦过湖面的三月燕,她有那么多新奇的词儿,自己随意搭配但又不是老师传授的固定短语,但是,却很幽默贴切,充满活力。她描述了她们那里农村的魅力,说“渴望着能牵着我的手,我们自由飞翔在金黄色的田野中。”
她总是喊我“雨儿”,这是我给自己的名字,那时的我,日子里无处不是“漏雨”的凄凉,有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有拿不出的学费,有随时准备为“哥哥”让出求学机会的危机,有父母的打骂,所以常常流眼泪,觉得生活像是一场下不完的连阴雨,一路泥泞。
五月梅雨,我常常独自傻愣愣地站在滂沱大雨中,任雨将衣服淋刷得透湿,贴在身上,眼泪流过的脸庞也开始变涩,一阵狂风过来,猛地打一个寒颤,而伞却紧握在手里就不打开。我甚至想,为什么小小年纪的我会有那么多流不完的眼泪呢?这种表象透射的是内心里积压的“火山岩”,滚烫,炽热,但又远离人们的视线。我时刻处在一种巨大的能量中,亟待释放,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问题少年”。
我可怜的父母,为了生存永远都在惦记着牲口和农活,起五更睡半夜,根本顾不上孩子心理。我每天丢下书包就去地里,背上书包就想燕子。
她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定像黛玉一样楚楚动人、端庄秀丽,又像宝钗一样活泼大方、心思缜密,或者还像湘云,单纯调皮,她或许有时也会和我一样一受了委屈就哭鼻子,她的爸妈会不会也打她呢?心里想着什么,一趴课桌上就写什么,越说越碎,越写越多,最初是两张信纸,后来是6张信纸,再后来,邮局的阿姨说超重了要加钱,没办法,我们又有了新招,正面写完写反面,张数不变,字数翻倍。开始是三星期一封,再后来,一星期三封,每天都要去收发室看看,有没有燕子的信。
我们约定,绝不影响学习,我们互相鼓劲加油,要考同一所大学,学一个专业,坐一张课桌,成为永远的好姐妹,我们总是不停在信里说“我想你”“我永远爱你”!
写这些词语时,我们心里像水晶一样透亮,闪着七彩的光芒,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洁之恋,每一个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祝福燕子,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为未来的“同一个梦想”加油!
可是,这种力撼千斤的精神支援却在初升高最最关键的时刻给掐断了。
她的父亲就是她所在学校的老师,掌握情况易如反掌。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学习,他果断地跟各位同事打招呼,但凡有我的去信,一律上交给他。而燕子胆敢再给我来信,将面临失学的后果。
年幼的我们,对于“恐吓”和“事实”缺乏判断,以为当头一棒,一片漆黑,不知道该怎么找到对方,不知道怎么才能保住学业和梦想,更不知如何化解内心的思念,她在那头形神相离的听课,我在这头破罐破摔的想着辍学。
七月后,她因为成绩不好而复读,我因为中考“胡考”而落榜。从此,各自天涯,杳无音信!
十三年后,我得知很多失散的人都通过人肉找到了对方,我放弃了之前漫无目的的“见人就问”的方式,毅然决定再试试“人肉”,发出了寻人启事。
半年过去了,有一天,手机上来了一条短信,用了14年前彼此专属的“昵称”。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暗号”,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我心里咯噔一下,那只飞走的燕子终于回来了!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5年就是一个时代,15岁的姑娘都已成为30而立的少妇,有了各自的事业、家庭,一延再延,一拖再拖,终于在这一天我们相约泰山行,以东岳为鉴,成全我们从未变老的赤诚。
没有生疏,没有张望,我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握着手,紧紧地,一直笑盈盈的观看对方,记住那张脸上的每一个特征,永远的放在心里;那么暖,那么近,于万千人中,突出出来,只有我们两个,在泰山之巅,在天上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聚散依依
下一篇:父亲——给了我一生的教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