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炼智慧人生
年初,绕道去东城区我最爱光顾的新知图书城看书,走到昆明市图书馆门口,无意中看到图书馆2011年度推出公益讲座《春秋十讲》的活动,不由得驻足细看,并用像机拍下了具体内容和时间。回来后,就整理记录在台历备忘录上,提醒自己如果没有特殊事情就前去学习。遗憾的是前几期讲座时间都被其它杂务事一再耽搁了,一种渴望去学习的心理最终让我决定在这个周六放下一切杂务事,去聆听大师的教诲。
下午两点半的讲座,我早早吃过中午饭,于十二点多提前两个小时先到达了附近的新知图书城,在图书城喝茶、看书两小时后再到达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听讲座。
决定来听这个讲座,我觉得还缘于这个讲座题目事先就给予我的一种诱惑。
首先“人生”话题就是一个人们百谈不厌、常谈常新的话题,是一切文学作品常写常新的永恒主题,是哲学家们永远在探索研究的命题,也是一切宗教参悟不尽的问题,就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最时常谈起的也是人生问题。我就曾经因此买过毕淑敏的《我的人生笔记》一书放在枕边反复阅读过,在书城找过女作家林白的《我的人生笔记》看过,从新浪读书网上搜过王蒙的《我的人生哲学》仔细欣赏过,还有《季羡林谈人生》我也在网上看过,似乎是看了这些大师们谈论的人生问题,我就可以求得人生的玄妙天机、求得人生的智慧了。
所谓人生,既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过程,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历程。
儒家经典《尚书.周书.泰书》中有一句话:“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之所为“万物之灵”,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除了和其它动物一样有求生存和温饱的本能外,更重要的是求发展的本能,如季羡林大师就说过,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存是保持生命的延续,而发展是寻求好的生活,体现生命的质量,所谓“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
主讲人云南大学教授方盛举说,智慧人生就是探索怎样在“投入少的情况下产出多。”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发展的路径方教授主要总结出了三条,既大官之路、大款之路、大师之路。三大特点既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
方教授在谈“人生之道”时,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善于整合别人的资源,成就自己的愿望。并列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既是: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其中统一战线既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关键是别人为什么、愿不愿意跟你整合资源呢?
这就是方教授最终要揭示的“智慧人生的三项修炼”。
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因为“观念和态度”决定命运,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问题。好的行为选择导致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进取的、阳光的、乐观的态度,人的发展机遇就多,成功的概率就高。
第一项修炼,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影响力。最重要是要有感恩观念,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别人怀有感恩之心,不但要铭记在心,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感激之情。
第二项修炼,是工作方面的执行力。说一千,道一万,最核心的还是要落实在执行上,试想哪个领导、上司、同事都不会喜欢那样“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吧。方教授尤其指出,在执行力上,要吃得亏,要有战略眼光,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迷了眼睛,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你的努力和付出也像建立了一个情感帐户,日积月累,你就有了一笔情感的资本。
第三项修炼,是人际方面的沟通力。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具有增进情感和友谊的作用。沟通有上行、下行、平行沟通。沟通要把握两个原则,既主动和得体,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说起“修炼”一词,我无来由的就有喜爱之心。这是个宗教词语,如在道家指修道、炼气等活动。在佛家参禅悟道也是要通过参悟不断修正自己的邪念,达到修身养性。儒家的理想人生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修炼总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如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就是蛇妖历经千年修炼而成,但最终都还敌不过法海教唆的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就现了原形。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缘分,谁说不是千古奇缘,修炼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方教授所说,智慧的人生之道还有许多,这次讲的只是三项而已,自己总结的人生智慧还有许多。我最赞赏的就是方教授所用的“修炼”一词了,我觉得真要使自己的人生达到智慧的话,非“修炼”不能达到。如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用“修炼”的境界来要求自己,人生可处处得到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