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探母

窦建德探母

粽粑小说2025-05-05 12:26:57
隋朝末年,(公元503年)在甘陵清河郡曾有一个小村庄叫“窦家村”,村中有一位年轻的壮士叫窦建德。此人自幼习文练武、学的一身好武艺、写得一手好文章,他不吃荤腥、不近女色、信奉佛教,是个难得的人才。那个时代是战乱时期,国家一片散沙,军阀混战、盗贼横行、百里为王、狼烟四起,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胸有大志、弃笔从戎,参加了隋朝官军、东征平叛。他机智勇敢、英勇善战,被督军提拔为掌管二三百人的军队小头目。
他跟随隋朝官府军队,南征北战、走遍了黄河两岸、华北平原,见到隋炀帝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把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强加在人民头上,不管兵民的困苦;朝中奸臣当道、国家从上到下,贪官污吏横行,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大发横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荒废田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窦建德义愤填膺、主持正义、为民众抱打不平,伙同清河老乡高士达几人率兵起义,举旗造反、对抗朝廷,组建了一支农民的武装队伍。他们杀回了老家清河县,在清河县东北部一个地方,屯聚起来、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建立了一支“贝州清河农民起义军”。窦建德屯兵建军的地方、后来有了两个村庄,一个叫“军营村”(清河县地),一个叫“军屯镇”(现在属于故城县管辖)这两个村庄的名称至今未改。
窦建德建立的这支农民武装队伍,英勇善战、攻城破池、连连取胜,最后发展成为有几十万人的河北农民起义军,震动了朝野和中华大地。窦建德在定州自称为长乐王,起国号大夏。他率领河北农民起义军和南方的瓦岗寨起义军遥相呼应、携手作战、对摧毁、结束腐败的隋王朝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向前发展。
在山东聊城一战,窦建德围困、击败了宇文化及率领的隋朝官军主力部队,窦建德宅心仁厚、深明大义,只是处决了宇文化及几个罪大恶极的官军首领人物,在中国战争历史上首次采用了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俘虏的官兵,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盘缠释放,愿意留下的,有勇有才者重用。此举大得军心民心,士气大振,万人称颂。
窦建德造反起义、起兵抗随,隋朝官军杨广的部队途径清河,在清河郡窦家村杀害了窦建德的一家人。后来窦建德听说他的老母亲那天探亲未归、幸免遇难,喜出望外,便迫不及待、不加思索的只带领几千人马,日夜行程赶路、回家探母。此消息被间谍得知,通报了敌方军队,窦建德在河北衡水地区以南、武城地界,被提前埋伏在那里的几万敌军团团包围,奋战几天几夜,全军覆没,只剩下窦建德孤身一人,身受数箭,伤痕累累,拼死突出了重围。
他身负重伤、浑身血迹,饥饿难忍、筋疲力尽、探母心切,催马星夜狂奔,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家乡清河县、大运河岸边的牛口驿(现在叫渡口驿)。窦建德看见“牛口驿镇‘村牌大字,窦建德猛然一想,路经此地、这不坏了吗?牛吃豆(窦)子,豆子进了牛的口中还有好吗!便对天长叹道:“哎呀呀,今天我窦建德的命休矣!”话音刚落,有一队敌军人马快速冲将过来,又团团围困住了窦建德,窦建德已经筋疲力尽、无力抵抗、无心恋战,调转马头,想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逃命,这时敌军阵营中冲出了一员悍将,挥舞大刀、一刀劈下,砍掉了窦建德的人头。
窦建德多日来十分挂念老母亲的安危、阴魂不散,无头的尸体,双手紧紧抱住马头、冲出了重围。窦建德的战马很通人性,驮着窦建德的无头尸体,一直往家乡窦家村跑来。等跑到了窦家村南的一片田地里,遇见了一群本村在田地里干农活的村民,大家见到很是惊奇,大声地喊叫:“大家都来看,这个骑马的将军没有头?!”话音刚落,窦建德的尸身听见熟悉的乡土之音、坠落下马、战马也停在了那里。
有许多村民围观上来,有人认识窦建德的战马和盔甲,断定此尸身就是本村的窦建德大将军,乡亲们悲痛欲绝、快速通知了乡邻。窦氏家族的族长老人见到本族的英才男儿、战死归家,成千上万、本村和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痛哭流涕、嚎成一片!大家集资凑钱准备厚葬窦建德。这时有一个云游来的得道高僧,路径此地,见到此景此情,想到自己的所在寺庙、也曾受到过窦建德将军的保护、恩赐,便自愿停留几天,为窦建德将军出殡、超度。他和窦氏族长老人商量,必须迅速寻找回窦建德将军的人头!族长马上派出去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士青年,骑快马前往寻找,衡水至清河足有一百八九十里路,派出去的人陆续回来,都是空手而归,其实那窦建德的人头、早就被贼兵带回、邀功请赏去了。
氏族长辈和佛教高僧商量,是否用其他动物头颅代替,高僧说:“牛头、猪头、羊头、狗头均不可以,还真是找不出合适的。”这时有一个从山岗树林走来的猎人,肩背上扛着只猎取的大凤鸡,那位高僧看到、喜出望外,对大家道:“窦建德将军是人中之凤,用此凤头甚好!”于是,得道的高僧念动咒语,取下了凤头、妆扮了窦建德的尸体,成殓在了已经备好的大棺材之中。大运河两岸和清河县成千上万的人民,为窦建德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大家一起厚葬了窦建德,建了个大砖坟、立了块大石碑、名曰“将军墓”。窦建德的战马是匹通人性的神马,窦建德出殡下葬那天,也来到了坟前,纹丝不动的站在了坟墓一旁,变成了一匹石马,永远的陪伴主人。人们还在埋葬凤鸡无头尸身的土层上边,安置了一块很大很大的大石头平面桌子,这个大石桌子叫“斗鸡台”,是清河县的千年古迹。就是每逢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清明节、祭奠鬼神的日子,十里八乡的村民拿着好斗的大公鸡,放在斗鸡台上斗鸡、赌注的砝码金钱很重。一方的鸡必须把对方的鸡,狞斗的鸡头鲜血淋漓、到死为止才算赢。然后把斗死的鸡砍下头来、祭奠窦建德将军。
窦建德无头尸身骑马突围、回到了家乡清河县,在家乡清河县地面、撒下了一路的豆子(窦子),在这一条道路上、建立了好几个村庄,直到今日这些村庄的名字还叫:张豆坞、杨豆坞、李豆坞、尹豆坞。有些地方还修建了“窦王庙”,形成了一个历史久远的民间传说。如果窦建德将军不回家探母身亡,率兵和另一支起义军李渊抗衡,作战慎重、不失利,大获全胜的话,大唐朝的开国皇帝不一定就是李世民,说不定就是清河的窦建德!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