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遐思

路的遐思

委诚杂文2025-11-29 08:57:46
中华的文明是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也是博大精深。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委实不虚。其实,若有十足工夫去探微究秘,只言片语偏可发掘出其隐藏的深邃幽微的大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已;学问和道理无处不在,关键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悟罢了。
走在拥挤的街道上,看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眼前一晃而过一个个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面孔,恍惚间就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世界上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匆忙的走在自己的路上?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感慨万千的思索着自己脚下的路,甚至暂时的忘却了继续往前行走?
是啊,世界上究竟有多少路?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路,有路的地方也应该有人。其实,每个人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或宽阔,或窄仄,或平坦,或崎岖……无论怎样,最终都落脚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路,在汉语中有很多别名。比如“道”,顺心而远大的路就称为阳关大道,康庄大道,险恶而难行的路就称为羊肠小道,志向迥异就分道扬镳,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再如“途”,生活的经验智慧归结为老马识途,没有根据的说法便是道听途说,窘困绝境就是穷途末路或日暮途穷;还有“径”和“蹊”,坚持己见,敢于创新就是独辟蹊径,无须聒噪不已,只要为人真诚就能感动别人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乡间纵横交错的小路,便可称做是“阡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安乐祥和的情景依然让人心旌摇荡,无限向往……
路,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是非常的密切。可是,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长的时间是在路上度过的?或许并没有人进行专门而精确的计算。可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路和人相伴的时间不仅很多,而且往往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路,作为一个意蕴深远的意象,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诗文中,并被赋予了深厚而无限的人生哲理和慨叹追求。
屈原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寄予了他多少人生的无奈怅惘,却永不言弃,让无数后人唏嘘而奋斗着;李白的一首《行路难》也凝结着内心无限的烦扰和纷争,只是最终化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永远激励着子孙;高适劝慰自己的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人生之路总是难测,但只要用心的去争取,总会打开新的局面;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警醒世人危急处切莫轻言放弃,只要锲而不舍,终可迎来光明的转机……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自然包含深刻的哲理,也启发了有的人。据说,有一片比较宽阔的园林草地,里面要设计一条道路,可是究竟在哪个地方开辟好却是一个难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在迷惘中,一位聪明的人提议,把草地放开让大家走,看哪个地方走的人多就在哪个地方开辟道路。结果,几个月过去了,果然草地中间竟然真的走出一条道路,然后就把这个“民为小路”加以修缮,成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道路,结果是皆大欢喜,得到一致的好评。这条道路应该是集思广益的结果,尊重了广大群众的方便和选择,于是取得了成功。
实际生活中的道路应该是比较容易选择的,因为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明确的,行程也是容易确定的(当然特意挑拣险途僻道,以探险和挑战自我为乐者自然也是要历经重大的磨难,但与人生之路的磨难不同);可是生活之路却复杂了很多,虽然我们都在生活,都在人生之路上奔波忙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却感到迷惘,深陷混沌、甚至迷蒙中,而难以自拔。所以生活的大痛苦并不在于肉体所受伤害,而在于心灵的迷失。大多数人选择并行走的道路一定是最好的吗?现实的道路或许是这样,但是人生之路却往往并非如此。
人,是社会动物,是有从众心理的;而国人则是有跟风之习惯的。很久以来,人们总是争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流行的事物到底是好还是坏?流行,就意味着受到大众的认同,博得了大众喜爱,甚至是推崇。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自然有十分的道理,群众是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群众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但是,如果把这句名言庸俗化,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分实际情况的盲目迷信“流行”,终将跌入“流行”的漩涡,迷失自己的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部分人在暴富之后,却不知道怎么处理似乎突如天降的巨额金钱,于是被钱烧的晕了头,坏了脑子,于是便刮起了猛烈狂暴的显摆之风,很多有钱人是趋之若骛,乐此不疲。当时报纸杂志关于富翁们比豪竞富的新闻屡见不鲜,或疯狂摆宴,奇珍怪馔,一掷千金,挥金如土;或用钱卷制鞭炮,只待轰鸣粉碎,求得人生价值,公然毁坏人民币;或以多情人为荣,豪宅别墅,骄奢淫逸,放纵生活,快乐至上……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是能获得一些低级庸俗的感官快感,可是由此也导致了一些恶果。“仇富心理”是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在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同时却对于因贫困而濒临失学的儿童熟视无睹;对于他们痛苦无奈的喝喊声和真切纯真求助声也是充耳不闻……反观国外一些富豪,往往致力于慈善事业,为底层的百姓也做一些好事;国内很多人却宁愿毁坏财富也不愿施与他人,既为爆发户且为富不仁,恐怕是危险而不明智的一条道路。但愿“慈善”之风席卷神州大地,“显摆”之风从此销声匿迹。
如今跟风现象依然在实际生活中十分普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似乎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一来,盲目跟风现象很严重。前两年全国各地查获了很多假以多种名义的传销案,很多人之所以上当,除了利益的诱惑外,不排除跟风的心理作祟;现在全国又哄然齐上的炒股,买基金。想法赚钱本身并没错,可是不讲科学,不分青红皂白的跟风,恐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悔不迭。二来,讲排场的攀比之风也是席卷各地。物质生活改善了,学会适当的享受生活也是很好的。可是婚丧嫁娶,乔迁晋升,大摆大办,铺张浪费,于个人,于国家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官员以权谋私,为个人面子损害公共利益,甚至借机敛财,难免自毁前程,遭人唾弃。平头百姓也打肿脸充胖子,为了一个面子问题白白浪费金钱,特别是某些经济落后的地方,情形却更加的严重。有些地方至今仍流行所谓“冥婚”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