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作者和编辑的责任心

闲说作者和编辑的责任心

常准杂文2025-09-22 08:18:10
一篇好文章的出炉,需要写作者投入很多的精力,费很多的心血。首先要打腹稿,等草稿成了后,再进行校对和推敲,看文章的立意和主旨是否突出,段落之间衔接是否顺畅,逻辑关系是否紧密,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谴词造句是否规范等等,直到自己满意后才去发表。这是很多优秀写手的基本做法,也是对写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一个通病是:标点符号乱用,一逗到底;有的文章错别字很多,影响阅读的美感;有的谴词造句随意性大,什么样的词语都可搭配,什么样的成语也可以新编。当然还有很多语法使用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以为是对文字的损害;说重一点儿,是对网络文学的侵害。
网络文学发展很快。有人说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学”,我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呢?现代人生活讲求速度和效率。看文字更是如此,很少有人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大都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一览而过,汲取一点营养或寻求一下心理的刺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写手要写得快,才思敏捷,有驾驭文字的超凡能力。同时,还要求作者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精神和价值取向,让每一篇文字都能体现时代的声音。
一篇好文章的诞生,不仅与作者有关,更与编辑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一个编辑的责任心。谈到编辑的责任心问题,可能会令很多网络专栏编辑不屑一顾。有人会说:你算哪把“夜壶”,敢在此呲牙裂嘴,不怕闪了你的舌头。我想,不论编辑是义务还是专职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行当,就应该尽到编辑的热情和责任。有的编辑能力很强,有的甚至是作家。我觉得这与责任心问题没有多大关系。
我认为文章的好坏,一半在作者,一半在编辑。我想大家都知道“编辑”的定义是什么。写手只是一个“制造者”,他们的作品只是“毛坯”,就如一块玉料。而编辑则是一个加工者,要把玉料打磨得漂亮,有棱有角,成形成器,这叫“润色”。如此,一块真正的好玉就出来了,且价值不菲。
编辑在一定程度上是“再创造者”,在修改和提炼文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数网络编辑是义务的,自己的工作也许很忙,如果只把作者的文章审出来,仅当作一项差使来完成,我想就难以让人信服了。我有几次因忙碌,文章未审阅和修改,就仓促发了。后来才知道,发出来的文字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字词有明显的错误,显然,再修改已无可能,我觉得这是教训,知道仓促和粗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后来我试着给尊敬的编辑发了一个条子,可能是编辑太忙,或者是没有时间,想让他给予斧正就成了无期的茫然等候。
当然,我并不是把责任都推到编辑那一边。写作者本身也有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浮躁、不认真犯下了低级失误。但编辑是把关者,只要认真负责地通看一下全文,凭编辑的直觉和经验是很容易发现问题的。于是我有时候也怀疑我们的编辑朋友有没有完整地一字不漏地看过一篇文章,有时甚至连飘红的文章也存在如此问题。这就有点让我对编辑另眼相看了。
所以对作者来说,写完一篇文稿以后,一定要进行认真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无误后才可以去发表。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作者的认真程度也为编辑省了不少事儿。我理解每位编辑的苦衷,成天在审阅各种风格的文稿,难免精力分散,有心无力,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但是,一个文学网站的成功和成熟,需要读者的倾力奉献,需要写手的热情支持,更需要编辑的耐心和细致。特别是要求编辑一定要有洞察秋毫的本领。
红袖的编辑我是信得过的。编辑队伍整体素质高,文学修养好,文笔精湛,政治敏锐性强,责任心也不错。我想,这才使红袖在短短的六年间有了不可低估的成就。这里面凝聚了红秀袖编辑的心血。当然,也有网站的非凡的创意、读者和写手的鼎立相助。
一个知名的纯文学网站编辑是读者和写手都要高看一眼的。为此,对红袖的老编和新编们,在道一句你们辛苦了的同时,还请你们把责任和奉献放在第一位,应该象《人民日报》的编辑们学习,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宁愿把审稿的速度放慢一点,也不要让审阅后的文稿出现错误。一个优秀的编辑,他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编辑,也应是对读者负责任的编辑,更应是对写手和网站的发展和繁荣负很多责任的编辑。
红袖不但是所有热爱文学朋友的家园,还是我们红袖人的家园,更是我们心灵和精神归宿的家园。我期待尊敬的编辑们,真正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以至于最令人信服的编辑。同时,我也呼吁我们的作者朋友们,一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尽量不要出现不应该发生的错误。
我想,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红袖的人气将会更旺,红袖的名气将会更大,红袖的明天将会更好。我们一起期待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