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弟子规》

悲喜《弟子规》

扶颠持危杂文2025-07-25 15:54:58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递上下五千年,其中的《周易》、《老子》、《论语》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弟子规》就属这遗产中浅显的、易懂的、具有普适性的作品之一。其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康熙年间李毓秀原著、贾存仁修订改编,其内容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之一。
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承袭优良的文化传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荣幸和必然。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离我们远去了。在我们的脑子里装进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而许许多多东西中是否少了一些炎黄子孙曾经崇尚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至于出现了学着、说着道德、仁义,看着、做着虚的假的。咱不说什么奶粉中掺和了什么东西,致婴孩儿死亡的事,咱也不说什么比比皆是的骗人的广告,就看上去很圣洁的学术殿堂里不也出现了一个个虚假的科研、论文吗?
现在国家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要倡导和谐社会。
什么是科学发展?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要合理地建设,有目的地发展;和谐社会,就我个人的理解也就是人心和谐。因为,人心是决定一切和谐的基础。由此,那些个《论语》《老子》《庄子》等等国学被重视起来了。而这本原本启蒙蒙童的教科书,也风靡了各行各业,在学习推广之。
由此,我喜,喜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道德教育终于又重新被重视起来了。
然而,我还悲,悲是因为当一个人成人以后,当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固定的时候,重新学习这些道德、伦理、原则,是否还会有亡羊补牢的作用?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学了以后写个什么体会,交出来的多是清一色的,纯色到了很高度的一致——包括了字数和标点符号的一致性。
我悲,还因为《弟子规》启蒙于成人,而蒙童却在承受着成人般的压力,一旦上学,就被剥夺童年的欢愉,教育他(她)抛开一切的与读书无关的事物,甚至于自己的饮食起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而要求他(她)唯为考试和分数去努力、去奋斗。
我悲,更因为是,是否我们的下一辈、下下一辈,也要到了成人了、世界观和人生观成形的时候,再去接受启蒙道德仁义的教育?
我悲,悲我无能为力,无能为力的我还只能在这个关了门的空间中唉几声、叹几声。唉,我还不敢大声的唉;叹,我还不敢大胆的叹。悲乎?悲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