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青海记

西行青海记

自屈散文2025-04-01 14:55:48
写在前面的话:
游记预告已经发出一段日子了,正文到今天才写出来。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正式影片之前都有一个“科学种田”“预防血吸虫病”之类的加演片。然而往往加演片演过半天了,正片仍不见动静,大家就有些不耐烦,除了此起彼伏地呼亲唤友呼朋引伴,还在幕布上用手玩兔子老鹰之类的游戏。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游戏有个学名叫“手影”。
扯远了,再扯回来。从青海回来快一个月了,当初的热情已消失得差不多,又加上相机卡损坏后无法修复,里面的照片全部丢失,我的心情一度十分沮丧(文中这些照片,大部分是卡片机里的,小部分是新卡里的)。所以写游记的时候,我一点激动的感觉都没有,就是在回忆,就是在顺着回忆的脉络写流水账。
一个新鲜的苹果,丢在角落里一段时间后,水分会蒸发,会皱皱巴巴不复当日的光鲜。我下面呈现给你的,就是一个干巴巴的苹果。凑合看吧您呐。
1、行行复行行,一路看风景
这次青海行,去的时候走北路,从济南出发,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到达青海;回来走南路,从西宁出发,经甘肃过陕西穿河南,回到山东。这一路下来,四过黄河,总共穿越了八个省区,行程四千余公里。
因为是跟老公去青海看工地的,并不以旅游为主项,所以只重点看了塔尔寺和青海湖,其他省市则是走过路过加错过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吃饭喝水上厕所时,听到一些夹杂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算是跟这些地方最亲密的接触了。
9月2日清晨五点,从济南市区出发,不一会就过黄河大桥上了高速公路。河北境内的地质面貌跟山东差不多,没什么可看的,趁这个机会不开车的四个人呼呼大睡。一觉醒来时,已经进入山西境内,对面车道上的大车一堵就是几十上百公里,都是拉煤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山西小煤窑的事故,以及煤老板的富有和张扬。
沿青银高速一直西行,过吴堡收费站就进入了陕西境内。晋陕两省是以黄河为界的,从收费站出来,迎面便是黄河。这里的黄河比济南境内的黄河野性了很多,如果说,济南境内的黄河像一条温顺的蟒蛇,晋陕交界处的黄河就有点龙的气势了。
进入陕北,地貌大不相同。路边的山从石头变成了黄土,路边的村庄,也以窑洞为主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张画:毛主席在延安。画中的背景就是窑洞,从那时开始,窑洞在我心里就多了一层特殊意义,每每想起,仿佛那窑洞上都是闪着金光的。后来读《人生》,读《平凡的世界》,印象里的窑洞又多了一层温馨和悲苦。从一闪而过的村庄看,相比于原来的窑洞,现在的窑洞更多了很多现代气息---门脸儿大都贴上瓷砖了。在窑洞对过的崖畔上,一簇簇向日葵迎风招展,给沉闷的土黄色调涂上一抹欢快的明黄。
从宁夏网甘肃走的这一路,地势十分平坦,视野十分开阔。远远的,可以看见前面有厚重的云层接着地面,闪电一下一下闪动着,仿佛乱窜的金蛇。让人惊奇的是,那闪电好像不是从天上往下走,而是从地面钻进云层去了。一车人兴奋地观赏着这神奇的景色,有人说,好多年没见过彩虹了。蓦然回首,彩虹就挂在身后的天空中,而且是双份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难道,此时的天上,真有位神仙姐姐在摆弄她七彩的衣带吗?
汽车在黑暗中第三次穿越黄河,于晚上十点到达兰州。
2、在兰州,吃正宗的兰州拉面
到兰州时,已是晚间,先找宾馆住宿再找饭店吃饭。
在宾馆前台,我看到一对回民小夫妻。男的带着伊斯兰特色的小白帽,女的则围着粉红色的头巾,女的怀里的婴儿已经睡着了,白皙细腻的小脸上,长长眼睫毛像一排小刷子。我对这一家人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若不是怕引起民族矛盾,我真想仔细“围观”一下。男的头上的小白帽那么小,为什么就掉不下来?女的头上的头巾是怎么缠成那个形状的?太纳闷了就。
住宿搞定,上街吃饭。虽然已经晚上十点多,街上的行人依然络绎不绝。这个地方比济南黑天晚,现在应当相当于济南的晚上八点左右。
饥肠辘辘的一行人,看见饭店招牌上的“手抓羊肉”,都眼冒绿光了都。可是进到饭店翻翻菜谱并没有“手抓羊肉”这个菜,叫来服务员一问,才知道人家叫“白条”。那就先来二斤尝尝吧。
“白条”上来了,就是白水煮羊肉,可能是饿惨了,一人一块抓在手里啃,那叫一个香!但是如果再让吃第二块,还是免了吧。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上街吃早饭,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足够在中午之前赶到西宁。街上的早点五花八门,透过车窗,还看见一家卖山东特色“杂粮煎饼”的,呵呵,感觉特亲切。既然到了兰州,当然要吃正宗的兰州拉面了,好不容易看到一家比较干净的店面,鬼子进村!
跟济南差不多的店面,也是做拉面的师傅在玻璃窗后面揉面拉面,然后扔到开水翻滚的大锅里面,盛上来,加汤加牛肉,撒香菜。不同的是,牛肉多。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说一位顾客吃牛肉拉面,翻遍面碗也没找到一片牛肉,就质问伙计,为什么牛肉面里没牛肉?!伙计从容应答曰:牛肉面里就必须有牛肉吗?照你这逻辑,老婆饼里还得吃出个老婆来了?嘎嘎,乐死。
兰州的牛肉拉面里的牛肉,不但肉多,而且劲道。进门处一个小伙计专门切牛肉的,那牛肉干干的,一片一片很有型地摆在盘子里,看着就有食欲。吃完饭,我特意用卡片机拍了几张店面的照片。幸亏是用卡片机拍的,不然,也丢了。
可能是西北人比较热爱自由?反正兰州街头的行人都走得很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根本不在乎汽车喇叭以及红灯绿灯,一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派头。在济南这样的“交通模范”城市待惯了的人,真还就有点不大适应。
要离开兰州了,又看了看穿城而过的黄河,还是那么黄。
3、塔尔寺,你的风情我没看懂
七拐八拐,终于在中午之前到了西宁,准确说,是西宁东面的一个县城。从高速公路下来的时候,误闯进一个小村庄,满眼都是戴小白帽和围着围巾的回族人,恍惚间好像到了中东伊斯兰某国似的。
中午,老公的朋友K请我们去县城最大的酒店吃饭,算是接风。席间免不了又有“白条”登场,在我看来一点都不亲切可人了,倒是有些面目可憎。老公还在跟K边饮边聊,我叫上儿子和司机出来,直奔塔尔寺去也。
刚把车停到停车场,便上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