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上,国有殇

山之上,国有殇

跌坡杂文2025-04-05 06:45:36
南方的春天雨下个不停,而且,会有很大的雾,笼罩在人心上,容易迷失方向!南天门的雾散了,虞啸卿终于没能打上一场象样的战斗,虽然他总是处于壮志未酬的焦急和悲愤中,即便这样,还是在强权的压制和为求自保的犹豫中,背弃了自己的士兵,把他们真的当炮灰般丢弃在日本人的围剿中,所以,最后他在桥头等待仅存的几个炮灰们归来时,我笑了,可笑的自我安慰,看来,他对胜利的渴望,跟本比不上龙文章和他的炮灰们那样真实!我是一直期望着,这个有能力打胜仗的师长给我一个惊喜的,但跟他的亲信一样,我心中的力量也在他放弃进攻时彻底崩塌,不过还好,康洪雷没有对英雄赶尽杀绝,至少那几个最招人的炮灰还能全身而退!
每到电视剧演到大结局时,我都会惯性的失落好几天,这种难受的感觉让我好久都不愿追电视剧看了,但这次误打误撞的碰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首播,出于对那段历史的兴趣,于是就看了下来,到昨天,失落又开始了惯性的滑行,所以,趁着余温,赶紧把我的失落感释放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实施南进战略,投入4个师团分三路进攻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阻断英、美对华军事援助,由缅甸入侵云南。1942年的中缅边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壮的情绪,中国远征军于2月入缅作战,8月第一期入缅作战以失利结束,战况十分惨烈,中国远征军以十万之众入缅,生还者仅4万,1943年9月第二期中国远征军分别由印度和云南进入缅甸作战,1945年3月将日军全部逐出缅北和滇西,战争胜利结束。这段历史历来因为政治的原因,被选择性的遗忘,直到去政治化的今天,它才在有心人的坚持下,逐渐清晰,为我们的抗战历史补上了重要的一笔,其实,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团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故事的,一群败兵游勇在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团长带领下,为了渴望已久的胜利,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甘愿拿自己祭旗当炮灰,也要打一场胜仗。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没有主旋律剧中千篇一律的正面形象,他们甚至龌龊,甚至卑鄙,甚至下三,但他们真实,绝不做作,就像迷龙想让上官戒慈给自己当老婆一样,没有半点虚假。他们一路从缅甸杀出重围,回到小城禅达,那时,还是伪团长的龙文章用回家支撑着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走,我带你们回家”同样也支撑了这些败兵游勇对他领导权的微弱的信任,不仅因为他兑现了承诺,内心深处的共同理想让这些人由怀疑到对他生死相托。他们连看见大人物都会腿软,但在军事法庭上面对强权依旧力挺龙文章,每个人用自己看似微弱的方式坚持着真理,虽然,早已知道这家伙是个冒牌团长。回到了禅达,却又开始想对岸的风景,并且渴望至极,这时的剧情大多幽默,看似安逸的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有着焦虑的心情,龙文章说:“我还欠着南天门上一千座坟墓”,而孟烦了早就对他咆哮过:“你骗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会死,还要去渴望胜利。”但还好,这些人在师长虞啸卿的眼里跟垃圾差不多,他既厌恶又欣赏龙文章,但还是受不了龙文章不按常理出牌的乖戾表现,于是炮灰们相对安稳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这段时间迷龙都能安家,孟烦了都能谈恋爱!从受歧视到受重用之间费了多少周折,屡次激怒虞啸卿的龙文章差一点让自己的师长自我了断,他也是为了心中的胜利,穷极所用,最后终于为自己的团争取到了真正当一次炮灰的任务,那南天门令人着迷!虽然他也对他的师长有些疑虑,也为自己的人留了一小手,但最终虞啸卿的背弃,还是让这个对胜利近乎偏执的团长理想破灭。不过他们战斗了,很英勇的战斗了,并且浴血奋战到了弹尽粮绝,胜利不胜利已不重要,因为他们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对中国军人的救赎。
这部剧是战争题材中难得的好剧,撇开剧情不说(还是有争议),导演对战争场面的掌控还是很不错的,战争场景的拍摄很真实,场面宏大,最后几集里攻守日军树堡的战斗场面尤甚,看得出来借鉴了欧美战争片的经验,其实,这部戏后期做出来的整个色调,包括片头和宣传海报等等,都跟近年来好莱坞的战争大片颇为相似,这也是中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一个进步吧,会学习就是好的。演员的表演都比较出彩,但我唯独觉得虞啸卿的表演有些过,也可能跟这个角色的性格有关吧,群众演员(战争中的中国兵和日本兵们)都表演的很到位,算是制作精良了。当然也有不足,导演的个人意识太强了,插叙太多,他在尝试某种带有实验风格的叙述方式这是好事,但经常搞到我看不懂,也许是自己的理解能力不足,有些地方的确没看明白,比如最后一集结局孟烦了留在了禅达,并且已经年老,可是他一路走来,不停的遇到现代着装的曾经的战友们,我还是有些看不明白用意,是为了表现这些人的重生呢还是什么,不明白,留下了一些遗憾!
那段历史永远无法抹去,我们不能麻木,我们要永远缅怀,因为日本人的耿耿于怀,因为靖国神社不绝的烟火,记住,山之上,国有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