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郎若在,岂使竖子成名?
感觉江东,吴书,是乱世中唯一一缕阳光,苍天和天下,苍生和人民,苍山和流水,毕竟都遮不住少年的光辉。
夙成的天才并非稀有,但是伯符和公瑾,都是年纪轻轻,猝然长逝,一往形不归,空留后人遗憾,不知道千年来时光流转,多少人踱步到赤壁边上,心中忐忑着,那些石头,公瑾是否和我们一样,注视过?是不是在江边远眺,茫茫苍苍,恰似历史的洪流,从飞腾而下,扬起一片水光,引得行人空嫉羡?
一个少年长大的过程有多快?
孙坚当年兴义兵,讨董卓,诛暴乱,初平元年到初平三年,短短三年不到,或者说,大概是从父丧之日起,孙策真正的变成了孙家的长兄,而不是长子。长子,尚有家翁在堂,恰如子建子桓兄弟,随父侧,会友高歌,放浪;长兄,尚有幼弟在侧,恰如伯符,哀父丧,少年时已然忧上心来,忧家,忧父,忧己,乃至忧天下。
先是袁公路有言,“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后是曹孟德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坚勇武过人,忠纯无二,然不及其二子也。孙策十七岁父丧,孙权十八岁兄薨。
向是少年,安能肩担天下基业?
孙策转斗数年,遂有江东。破刘繇、刘勋。
然而,却仍是“美姿颜,好笑语”。
孙策毫无疑问是由领导者魅力的极致体现,且不说父坚之忠勇良节之名,策所到处,民皆乐为致死。此一为军纪修整,一为兵为民便。
孙策少年如是,便明白此等道理,观孟德昔年弱冠,尚举孝廉,除一洛阳北部尉,郁郁与灵帝而不得志,心中那得装进天下?
孟德中年,尚且明白此理,行之。
策之为文尚好,“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气如贯长虹,匹夫安敢言策无雅略?况周瑜世家,两代太尉,怎肯与一竖子独相友善?
庸何伤乎!
且说孙郎与寿春,从袁术手中领得父之旧将。袁术何人?留孙策,无非慕其兵戈土地耳。讨得旧将,不易。
最终却为刺客所杀。
偶尔月明时,却总总能想到这个问题。孙策那么招人喜欢,最终怎落个得这戚戚不得志的结局?北渡迎天子,天下事即成,怎奈天之不测风云?
策既为民所爱,却不为江东之士所爱乎?
想到这个,不禁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的……”,孙策的确是如此对待自己的敌人的,毫不留情,最终却树敌甚多。
不禁令人重新反思自己是怎样对待敌人的,要狠没错,打败之后呢?就真的那么不可原谅不留后路?孙策战斗得英勇,战斗得高贵,最终孙策还是被自己的仇家杀了。
不禁叹气,小小一不留名的刺客,居然改变了历史洪流的方向——孙郎尚在,岂使竖子成名?
最终在阳光下读逃逆传,遐思与影共徘徊,少年英姿宛若眼前,渐渐冲淡一片绿色。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十字路口的中国之工业与市场
下一篇:学着感悟,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