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感悟,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学着感悟,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疆易杂文2025-08-30 13:34:52
朋友在电话里讲了一件小事。十一长假,朋友从外地归家。一天晚上他正在看电视,二岁的宝宝一直跟他捣乱,一会儿跑到电视前挡住他的视线,一会儿在他面前做个鬼脸,还不时的向他身上扔玩具,常年不休息好容易得会儿清闲的他又恼怒又气愤,狠狠地揍了宝宝几下,宝宝哇哇的哭了起来。朋友当时觉得理直气壮,动手后还瞪着眼睛教训了好几句。昨天晚上他在网络上听到了一个二岁男童幼稚的声音:“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陪陪我”,听着听着,他的心突地一动,孩子为什么会那么调皮?是不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平时连面都见不到,更谈不到尽日常抚育他们成长责任现在回到家又没有搂他在怀,反而看电视……意识到这些,他的泪禁不住盈满眼眶。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么容易感性不象个男子汉,其实不然,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猛醒的感悟令人流泪也是情感的使然。
我个人认为,感悟就是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认知、领悟,以及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比较深刻的见解。感悟的前提是感,只有接触形形色色的事物,有充分的感受后才会有所领悟。
看到无边的野草,人们感悟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不屈;看到滚滚长江,人们感悟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自然法则;看到西湖美景,人们感悟出“总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姿百态……感悟使我们多一份感动、多一份成熟、也明白更多的哲理。在生活中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可以感悟到父母长辈对我们的真爱,感悟到兄弟姐妹对我们的真情,感悟到身边朋友的义,更感悟到人海相聚的缘!
感悟是因境而生因情而起的,一个人、一件事、一首歌、一幅画,许多诸如的点点滴滴,都在一闪念中突然有了光芒。而我自己总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伤感的歌,在阴霾的天气看忧郁的电影,因为这时候我总觉得内心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感悟。
生命的脆弱总是让人产生无以言语的伤痛,而生活的残酷又总是让人有或多或少的无奈,时时地有些不舍但又总是不得不舍,因此我们常在某个时刻会突然想起一些久远的记忆,还有那些记忆中的人,在朝花夕拾中感叹如花开花谢般的逝水年华。
从人格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这种个体的差异也使每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同是金秋的落叶,杜牧感悟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陈毅感悟出了“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而03年一高考考生却感悟出那篇获得满分的优秀作文——《飘落心灵的落叶》。他在文中写道:“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混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地喘息……”这种描写又给我们另一个意境和感悟。
既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二字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宽”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象杂草一样的看法和意见都允许并存。“容”的下面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妨求同存异,最后达到异口同声。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及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和感悟,就会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许多事情也会变的很简单。
达尔文曾说“物境天择,适者生存”。人要适应环境,人的感悟也应适应环境才能被周围人所认可,否则就会被看做另类,就会不被理解或不被认可。那么,我们的感悟怎么才能适应环境呢?
追溯过往,每个人的过去都有过一段快乐时光,当这段快乐成为过去,人们大多会有所感悟。有的感悟停留在“回”上,常常想着能回到那段时光多好!或者那段时光能回来多好!可过往再也回不来了,而我们也不能回到过去了,这种感悟只能让他越来越遗憾;有的感悟深陷于“失”,思维总是定格在快乐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了,自己再也不会有这种快乐了。这种感悟只能让人沉沦于痛苦;也有的人却在感受到“失”的同时也感受到“得”,感叹出:当拥有时珍惜,不让失去时而惆怅,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把握现在,努力奋斗。这种感悟就是合适的,适应环境与发展的。
我在单位是做宣传工作的,我的工作要求我在报上宣传我们单位,我个人也想尽职尽责,但报社不是我家开的,不能说我写了文章就能发出来。就拿庆元旦活动来说,每个单位都搞此类活动,如果我的报道抓不住新闻点,报社是决不会给我发表的。走访了十几个班级,观看了不同的活动主题之后,我拟定了《“家校联动”庆元旦,“亲子互动”的迎新年》的题目,“家校联动”和“亲子互动”悟出了我校庆新年活动的特色,也抓住了新闻点,适合了报社发稿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环境的需要,这样才被认可,也才得已发表。
情绪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正好阿尔波所说,“你的感觉主要来源于你的想法”。当你感觉无奈、感觉痛苦之时,不要走极端,只要换个角度来想,也许就会豁然开朗许多。比如:失败正是成功的积累;欺骗增长了你的见识;伤害磨炼了你的意志;再比如别人的错误让你学会了宽容;泪水流过以后,你会变得十分坚强;爱人的背叛,让你懂得现实生活的残酷;结束一个爱情故事,会有另一个新的故事缔造出来……有感而发是自然,感悟适己则是当然。
突然想到一个古代小故事。一个老妇人,二个儿子一个开雨伞店,一个开洗衣店。天晴时她痛哭流涕,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生意不好;雨天时她依然痛哭流涕,担心二儿子店里的衣服凉不干,生意不好。后来有人告诉她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雨天大儿子的雨伞好卖,生意会非常好;晴天二儿子店里的衣服容易凉干,生意也会非常好。老太太这样一想竟然笑了起来……
不同的看法决定不同的感悟,而不同的感悟反过来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心境。让我们学着感悟,学会营造一种情境,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