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名校》

且看《名校》

越方杂文2025-09-03 09:25:56
看完《名校》,心情几天都不能平静。常会打开下载了的剧集又去过几眼,然后又关掉;也常对着电脑屏幕上的word白板发呆;但更多的时候是想着自己刚教过的那些学生,甚至有点达到夜不能寐……
《名校》是一部以一所著名中学在成立理科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波折为线索,围绕社会、家庭及教育者本身三方面,深刻思考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问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
其实独生子女本身并不是一个错误,而之所以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那些让长一辈无法理解甚至无法忍受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名校》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答复,不敢说答案很完美,但至少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成长的这么一个环境,更多的是看到了我们现在自己面临的这么一个社会现实。
其一,教育招生问题。这是一个不知让多少人痛哭至恨且无奈的现实,在我看来,凡有复试的考试就难免暗箱操作(也许有点偏激,但我深信苟同者至少会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在这种操作背后操作者本身却竟然有一肚子苦水,有种被“逼”的感觉。看完全剧,我还真说不出刘世芳“孬”,甚至应该说他是在为教育做贡献,的的确确在为这两个英凯理科班效力,在为自己的母校出力,在圆史先生的梦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市教委副主任他在招生的时候却不能走正常路,却不去公布复试成绩,(更何谈现实中本就没想过为教育效力而只想着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升官的一族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呀?难道说这真的应验了我们现在流行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我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些官大一级的人就不能不去走这后门,就不能不去“逼”这教委主任,为什么这教育资金就一定困难得只能像那些老板商人乞讨而不得不因此接受纨袴子弟呢?
这也正是我要说的其二,教育资金问题。现在可以说早已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了,所以学校、教育也难逃这一劫,再神圣的地方见到钱也变得不再那么神圣了。“有钱就有耻,无钱就无耻”,这是左志海临逃前对刘世芳所说的,“到了这个时候再谈任何的什么都已经是徒然了”。从沃伦的出资到撤资,又到左志海的“救”场(如果真的是救场,那也真该谢谢这位只认钱不认人的“爹”了),只遗憾的是他只是想借育慧名声和能就近入读育慧的优惠条件卖自己的房子,等赚得预付款后便拍屁股走人……而就是这样一个房地产老板,恰恰也是育慧培养出来的!如今这样的情况已不在少数,借学校的名义赚钱做生意已是比比皆是,家长为了孩子就算是有再大的困难也会咬紧牙凑足这笔钱。不说别的,就看看我们身边的许多学校,为了扩大规模,为了教学资金而不惜一切代价从招生上下功夫,不管有没有分数,不管何方垃圾,只要有钱就都可以入学,就都可以办班设点。对此我不禁要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难道对教育的投入还只是停留在面上,还不应该再深入再加大些吗?
其三,教育工作者本身的问题。这在第一点上或者说在招生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现,因为像刘世芳这样的教委主任本身也应该算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在大家心目中真正的教育者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线的教师们,所以我这里要谈的就是这些教育一线工作者。在《名校》中有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张一白老师,另一个则是被称为“马十发”的马玉华老师。我也曾是教师,对此我还是有一些体会的。在现实当中,真正的“马十发”不多,但却有许多这样的影子,就像片中学生苏晨所说“你这样的老师我从小到大见多了,拿找家长当作收拾我们的法宝,你把我们变成分数的奴隶,变成你赚钱的机器”,这话搁在哪个老师的头上可能都要崩溃,但却又那么一针见血,不能不令人震憾。其实马老师的悲剧也不能全是她自身的错,现实的教育体制仍然还是在不断地逼迫学生去追求分数,所以为了升学率又有哪一个老师不想自己的学生拿高分呢;教师待遇的微薄又不可能让个个老师都能高尚得全部无偿为学生补课,这样一来老师便也成了造就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赚钱的机器”的罪魁祸首了,这岂是“悲哀”二字可以形容。因为剧中是名校,这一现象便也就相当突出,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只是一所乡村中学,我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些有如张一白那样的老师的身影(但只是影子)。我们都没能够如张老师那样彻底去改变现状,但至少在教书的同时我们也在育人,(当然我们的学生也没有片中的学生那么的高分低能,不高分但也不会低能)可是仔细想来,所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却是与片中如此的累同,但现实当中又能不能有真正的“张老师”出现呢?其实现实中的大部分老师也如片中的大部分老师一样是有良知,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的,是真正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成绩好,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思想优异的有爱心的学生。当我看到张一白老师刻苦训练那些所谓的“太子太妹”们时,我是激动的,甚至于兴奋;当我看到这些学生最终被唤醒,不肯让张老师离开的那一幕时我的眼泪已经挂满了脸,那不仅仅是一种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颤抖(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去改变那些还未醒悟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做人的点点滴滴……)
其四,家庭教育问题。这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却也是存在着相当严重问题的根结。几年的教学生涯,不敢说有太多的阅历,但却也见了不少的家长,可真的有几个能像剧中佟止非那样的家长呢?(更多的家长都是对他们的孩子百依百顺,认为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是对的。)成绩好的学生的家长,他们的眼里就只有孩子的分数;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家长,他们的想法就是“别让我的孩子受到欺负,其它的都由他去”。他们眼里真的容不下让孩子吃半点苦,他们根本不曾想过孩子长大了是否需要自己独立生活,不曾想过他们如果不能成为“龙”成为“凤”那么又应该怎么办?所以说在前头我只敢说“如果可以”,因为我们的家长是否真能如此配合,真能如此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呢?就像剧中的家长们迟迟不敢签那一纸合同,不敢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岂不知他们是真正在断送自己孩子的未来,就连顾冰这样的班长也那么自私无爱心,就连林磊、苏晨这样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开始崩溃,就更不用说林阳、张目,就更不用提左昊。但是就是这样的“太子太妹”们最终还是被唤醒了,还是懂得爱——苏晨真诚地向老师道歉了;林阳最终叫了林磊“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