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影之《风声》

书与影之《风声》

俗阜杂文2025-09-22 17:26:06
在普通人的眼里,间谍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比真刀真枪、腥风血雨的江湖更吸引人的江湖。所以间谍的故事永远是讲不完的故事。好莱坞的《谍中谍》、《谍影重重》风靡一时,赚取了大把的金钱。在中国,自电视剧《暗算》成功后,有关谍战的电视剧更是横行2008至2009年的中国电视屏幕。《潜伏》、《生死谍恋》、《蓝色档案》等数不胜数。于是谍战大片《风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也带给我们莫大的惊喜。由麦家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这部《风声》在叙事方式和演员表现上让人称道。生动地再现了小说中地下工作者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挽救国家于万一的大心胸、大情怀!也让我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他是千千万万的和顾晓梦、吴志国一样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将其建设的更加美好。
在祖国六十周年华诞期间,《风声》一直被当作一部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在宣传。但这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没有长篇说教、没有微言大义,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智勇相斗、只是残忍酷刑、只是深情大爱。影片成功的地方却也正在与此。唯一不足的是电影中的“智勇相斗”设计有缺陷的地方的多了点,观众弄不清楚顾晓梦枕头下的那一包香烟是从哪里来?弄不清楚吴志国为什么在被摧残的快咽气的时候而准确的唱出音调?弄不清楚怎么多了护士间谍?弄不清楚为什么李玲玉的一裸就可以确定她不是老鬼?弄不清楚作为老鬼的直接上级老枪为什么潜伏在同一个部门却一直都不知道顾晓梦的老鬼身份。相比之下小说原著在这个方面就精彩的多,比如小说中用一幅画中小草的长度将情报传了出去、两个间谍有一个是国民党军统的间谍,显然这比电影两个间谍都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安排要有看头的多。情有可原的地方在于由于电影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极具视觉震撼效果的酷刑上,所有在推理情节上多少有些照顾不周了。小说在酷刑的描写上基本没有,唯一写得残酷了点的是李玲玉死的比较惨(小说中李玲玉是老鬼),当然小说中的裘庄寻宝情节未有在电影表现,可能亦是照最后独白顾不到的原因,单单就这个抓鬼的故事就足以抓人眼球了。但其实小说描写这个寻宝也很精彩。可以在在《风声后传》中出现。
《风声》最让人难忘的当然还是几个主演的出色表现,顾晓梦这个角色在周迅浑然天成的演技发挥下,一个开始的富家骄傲小姐的形象和老鬼身份揭穿后视死如归的地下工作者形象都深深刻入我们的心里。与李玲玉的姐妹情深也让人动容。她悲伤而坚定最后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是我至今听到最有感染力的独白。至此这部电影的爱国情怀才渲染的淋漓尽致。黄晓明在电影中对武田的塑造相比较于小说中的肥原长阴沉有余、狡猾不足。这也许是由于是酷刑带给我的错觉,小说中那个对菜下料、看人下棋的奸诈肥原之前是个记者,他让人招供的方法一套一套,一波一波的,根本不是电影中这个只知道玩酷刑的武田。但难能可贵的是黄晓明在电影中表现出的自身和角色的疏离感,这个一个专业演员或者说一个好演员的标志,他不会让观众感觉你演一辈子都是在演你自己。当然受到一片赞扬的苏有朋扮演的苏小白,老演技派王志文的王田香,还有将硬汉形象刻画的入门三分的张涵予的吴志国和李冰冰演得清高悲情的李玲玉。都是可圈可点。电影的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风声》是传奇,期望《风声》的前后传还能延续这样的传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