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雷台墓车马队列中牛车的位置及墓葬断代
武威雷台墓,自《文物》1972年2期甘肃博物馆发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及《考古学报》1974年2期发表了《武威雷台汉墓》之后,关于其断代的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何双全先生早在1992年就
武威雷台墓,自《文物》1972年2期甘肃博物馆发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及《考古学报》1974年2期发表了《武威雷台汉墓》之后,关于其断代的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何双全先生早在1992年就曾指出,此墓之形制具有晋代的特点,墓中所出陶器、铜叉、铜削等和敦煌晋墓出土类似,而所出铜佣独角兽等甚至与武威旱滩前凉墓之出土物近似。何双全先生的这种说法我比较认同,此处不在重复,这里重点讨论的是该墓出土的唯一的一件牛车上。牛车为无棚牛车,车上一侍佣。这种类型的牛车在西安南郊草厂坡村北朝墓、彭阳新集北魏墓及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均有出土。基本特点是无顶,由左侧、右侧、后侧的横板构成车厢,且牛车的车毂部分一般都向外突出,这种车称为“轺车”。关于轺车的定义,《释车》曰:“轺,遥也;遥,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也就是说这种车是一种四面敞露之车,可以方便人四处远望。《隋书•礼仪志》载,萧梁时“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皆给轺车,驾牛。”这种牛轺车多在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出土。
牛车,通俗地讲就是以牛驾驶的车辆,又称“大车”、“犊车”。《诗经•小雅•黍苗》:“我车我牛。”孔疏:“大车以驾牛。”牛车的起源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中国古代的牛车出现很早,三国时期史学家樵周的《古史考》中记载:“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昊驾牛,禹时奚仲驾马”,这说明在黄帝那个时期就已经使牛驾车了。
商周时期,牛车的主要用途是运载货物,用作坐乘的不多,且任何人都可以乘坐,春秋战国至秦时期,牛车大多用于载人,仍然是不限身份等级,而此时的贵族则多用马车,随葬则用战车。两汉时期,牛车亦是主要作运载之用,如《汉书•田严年传》:“初,大司农取民牛车三万两为就”,《敦煌汉简》555“……二百,直廿二万二千三百,庆二千万,用就百七十七两大半两,二七千予。”《居延新简》EPT65•428:“与此车百七两,粟大石□”。汉简中还有很多以牛车为运载工具的记录,录部分简文如下:
入粟大石百石车四两,尉使李宗将……《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22•6
入粟大石廿五石车一两,正月乙末《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56•22
右壬辰车五两粟百廿五石徘与此千三百……《居延新简》EPT59•176
入粟大石五十石车二两输吞远隧仓《居延新简》EPT65•412
入郡仓居摄三年正月癸卯转一两半两,麦小石五十六石二斗五升……《敦煌汉简》283
入郡仓居摄三年正月癸卯转一两,麦小石卅七石五斗……《敦煌汉简》284
牛车一乘,载□□三束。《散见简牍合集》690
牛车一两《散见简牍合集》939
汉简中一般凡马车多称“乘”,牛车则多称“两”,从以上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代运输的主要工具就是牛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输工具,且用作运载的用量也是很大的。
两汉之际的牛车也用于载人,但是却是一种规格很低的车,为王公贵族们所不屑。《史记•平淮书》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马”,《史记•五宗世家》:“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这些都说明当时的牛车是一种规格不高的车,统治阶级的使用只是处于迫不得已。《后汉书•朱浮传》:“自宗室诸王、外家后亲,皆奉尊绳墨,无党势之名。至或乘牛车,各于编人。”《后汉书•谢夷吾传》中记载,章帝时,巨鹿太守谢夷吾“以行春乘柴车,从两吏。冀州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于是,谢夷吾就受到“左转下邳令”的处分。这其中的“柴车”指的就是牛车,太守因乘牛车而被贬官,并被认为是“有损国典”,可见当时的牛车其规格、地位之低。
《资治通鉴•汉景帝后三年》:“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胡三省注引颜师古曰:“以牛驾车也,余据汉时以牛为贱,魏晋以后,王公始多乘牛。”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的乘坐规格与汉时相比骤然提高,且在中国的古代交通工具史上,马车从殷商开始就被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这个时期,马车的重要地位开始受到挑战,牛车已经取代马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而马车则鲜有乘者,王公贵族乘牛车则屡见不鲜,且自天子起,都以坐牛车为荣。东晋王导等都有自己的牛车,如《晋书•王导传》:“导营别馆以处众妾,妻曹氏将往焉,导恐妾被辱,遽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尘尾驱牛而进。”《晋书•王衍传》:“衍引王导共载,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吾,目光在牛背上矣’”。《魏书•礼志四》载,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辇,要“驾牛十二”。
牛车的地位提高还体现在它在车舆礼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晋制,诸王三公都乘牛车;南齐制,副三公乘牛车;梁制,两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皆乘驾牛的轺车,《隋书•礼仪志》说,萧梁时‘两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皆给轺车,驾牛’;北齐制,正、从一品执事敬官及仪同三司乘牛车,七品以上官都乘牛车。礼制还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吏,应有自己特定的颜色和质料的车盖,有不同的车身装饰,贵族的车有幡、帷幔”。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牛车的重视,更很好的在墓葬中体现了出来,以牛车为中心的牛车仪仗佣群,是该期墓葬所特有的现像,已经报道的该期墓葬出土的牛车材料近三十条,整理列表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牛车情况一览表
序号 出土牛车 材料名称 发表期刊 发表时间
1 南京六朝墓出土牛车1件 《南京六朝墓清理简报》 《考古》 1959年第5期
2 西安南郊草厂坡村北朝墓出土牛车2件 《西安南郊草厂坡村北朝墓的发掘》 《考古》 1959年第6期
3 北京西郊两座西晋墓出土牛车2件(两墓各1件) 《北京西郊发现两座西晋墓》 《考古》 1964年第4期
4 南京象山7号墓出土牛车1件 《南京象山5号、6号、7号墓清理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与流浪作家的亲密接触
下一篇:奶茶刘若英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