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诗坛陶渊明

两晋诗坛陶渊明

只翼杂文2025-09-11 14:28:06
陶渊明,每每看到这名字,都会有种悠闲惬意、时光悠远的感觉。确实,读他的文字,是一种最美好的享受,字字句句之间,都充满着人生最质朴的乐趣。诗酒之间,包含着韵味极为醇厚,却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农人苦耕、疲累艰難的躬耕生活,描绘得仿若仙世,使后世人羡慕了一代又一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的确,陶诗的陶然忘机,怡然自适,那种平淡自然之格调中的纯美,留给后人以无尽的想象和向往,这是一种诗的韵味,这种韵味无人能及。陶渊明自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委运任化的心态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没有情绪变化,没有感情起伏,亦没怀才不遇的悲慨,有的只是与万化冥合的悠然,与天地自然泯而为一的洒脱,举酒杯与友人期在必醉的快乐。虽然他的家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他的吃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是他依然吟咏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人生最难过的是家境贫困和身染疾病,而陶渊明面对这些困厄,却以洒脱自然的态度泰然处之,他安贫乐道,保持着自己的心境澄明。在大自然面前,陶渊明躲掉了人生苦患,他除了以老子和庄子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一切,同时,儒家的仁心与安贫也是他的重要思想力量,面对人世间的不公平,他没有发牢骚,而是以一种仁民爱物的胸怀去对待。他的人生,时常与困顿相陪伴,而笔中,他却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的纯美画面。《桃花园记》中的那个世外桃源,是诗人在现实难遇也难求的地方,是他理想中的人间乐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康乐富足,和静怡乐,平等自由,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梦中家园。这其中美好的意境,曾引发了多少后世人无尽向往和探究!
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具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随口吟来的诗句,却是山花人鸟,偶然相对,物我合一的两融之境。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田园诗的创作和冲淡之美境界的创作。但他的诗歌不仅一片化机,而且具有丰富性,他的《咏荆轲》,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可见,陶渊明的诗风也有豪迈的一面。鲁迅曾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归去来兮辞》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全篇流溢着一种清爽的欣喜之情,行文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归去来兮!”是自由的招唤,也是归返的欢呼,接着便是想象自己将要开始的田园生活,那怡人的风景,那温暖的情感,在笔端泊泊而出。“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如此坦怀自由,是世世代代文人脱离世事矛盾回归精神家园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高的位置,不仅文美,情感真挚,而且其文化意蕴也是我们学之不尽的。现在流传较广泛的一些成语,有部分就是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流传下来的,比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落英缤纷等等。
庸碌度日,尘世无为。唯有捧起书本,在陶诗里寻求悠远和淡然。学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学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花鸟自然中,在淡泊明志的诗文里,让自己抹去风尘,洗尽铅华,品读人生的乐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