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信析访论和谐
信(人之言)——和谐之源。要把握好“人有言,言对人”——正视人民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把握好“人言可危不可畏”——正视当前信访形势;把握好“让人言,为人言”——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围绕让老百姓说话,替老百姓说话,认真做好领导下访、接访、约访、联合接待等工作,公开县(市、区)长热线电话和领导接待日,倡导群众委托居委会、村委会、企业工会等群众性组织代理上访和有组织的领访、跟访。全面推行网上信访,为人民群众提出信访事项提供便利,减少信访人走访和越级上访。
访(言之地方)——和谐之意。要立足“言地方之事”——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各地、各级政府处理跨地区和越级信访时的主导作用,坚持逐级受理,减少越级访和重复访,避免矛盾层层上交,问题层层上移;要立足“地方之事以言在前”——百姓的话听在前,百姓利益维护在前,注重决策科学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立足“言结于一方,言结于方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首发阶段和首办环节;要立足“言寓方寸,言必方正”——接待、处理信访问题要讲究政策和法律尺度,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信访——和谐之境。信访——最需要理解的是人民群众相信党和政府才来访求;和谐——最基本的是要保障衣食,保障民主,最终实现的一个目标是在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中和、平衡发展的状态和境界,使人无任何怨言、忧言可言。要在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人的素质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无不同步、不适应之忧可言;要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下功夫,使人无医疗、养老、生活后顾之忧可言;要在完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上下功夫,使人无两极差距导致的心理失衡之忧可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上下功夫,使人无法律天平失重之忧可言;要在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和党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使人无党身国体受蚀之忧可言;要在加强责任机制建设、强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上下功夫,使人无“有忧无果”之忧可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