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缺陷

完美缺陷

编结杂文2025-11-19 02:44:50
卡夫卡,卒于1924年,享年41岁。
就如同他的简笔画一样,翻开书的扉页,从《判决》的第一行开始,便将我带进了阴云缭绕的世界。
一个用笔尖刻划出的棱角分明天地,一个充斥着荒诞与非理性元素的舞台上,在陈旧与腥腐的木板搭建的构建里,在灰尘皑皑的帷幕下,角色们被硬生生的挪到了一起。
在这从头到尾的叙述中,各种形象交织在一起,投影在身后的幕布上,用阴影将荒谬装点得愈发瑰丽,愈发迤逦,好像如同满溢着忧郁与奇异的混合物,在剧院里播撒着迷一般醉人的气息。
这就是卡夫卡,这就是他的世界。
卡夫卡生活的年代,同样也是一个丧失灵魂的年代,这便是《海上钢琴师》中那个:“该死的20世纪”,身为在奥地利生活的犹太人,他的生活注定要被荆棘所掩盖,被生冷的目光所刺痛。
人类,因不同的理由出生在各处,虽同出自于泥土,却生成了各异的形态,生成了不同的灵魂,于是乎,我们相距甚近,却又独自驾驶着自己,航行在不同的航线。
很多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一座孤岛,在这里,他们在心灵深处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格雷格尔到饥饿艺术家,从小职员到甲虫,从艺术家到笼中困兽。
异化在他的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都置身于一个空洞的空间,格雷格尔在妹妹和母亲试图腾空他的房间时,奋起阻拦。
“这会让我忘记我曾是人类的过去”
在甲虫的外壳下,终究还是人类的心灵,在艺术家瘦弱的身躯里,灵魂不曾磨灭。
只有孤独这层沥青般厚实的外壳,让旁人的目光不再闪亮,这注定会让他们在人潮中渐行渐远,直至被社会的猛兽吞噬。
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彼此相隔的世界,只是他们的岛屿正在孤寂中日渐沉没,才会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又是最扭曲的艺术品,为什么?
在书中,字里行间闪现着如此的呐喊,琐碎的呻吟此起彼伏,没有人会完全与他人相通,没有人可以触及下一秒的灵魂,这冥冥的混沌,在尘世化作骚人笔下的悲喜,画家笔下的纷繁,作家眼中的迷茫,物理学家构想的哥本哈根解释中永恒未知的电子的运动轨迹。
人类之所以存在,便就是为了孤独,没有这份与生俱来的痛楚,就好比没有留下脐带的伤痕。
毫不含糊,世界在消灭了这被冠以冷漠的情感之后,那还会有什么如同幽灵般在生命之海上翱翔?又会有什么在人们耳边喃喃,祈祷着下一次扬帆的到来
孤独,便是这个世界留下最完美的缺陷。就像在婴儿的肚皮上,签下了来到这个世界的签证一般,把我们彼此漂亮且利落的彼此剥离,成为彼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