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新衣继续裸奔
似乎每年暑假的这个时候,大学里的贴吧和论坛都热闹非凡。十年寒窗苦读的高中生即将步入心目中的象牙塔,接受社会考验的大学生也已经与母校作了伤感的道别。有多少憧憬和期待,就会有多少残酷和无奈。按理说这时节,应该在热闹和伤感中欢迎新生的到来和目送毕业生的离开,可各大学贴吧和论坛却到处充满着硝烟味。一边是历经沧桑不愿回首的背影,一边是望穿秋水渴望求知的眼神。而对于夹在两者之间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一些事情已经有了结局,一些谜语已经有了答案。如何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品读,可以视为对大学教学质量和生活状态的整体风貌的评价。然而让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自卑虚骄下的集体荣耀感。在安徽也有着众多的高校,其中,安财、安工大、安理大之间的争斗与漫骂也最为激烈。而争吵的主题也由教学师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综合水平升华到教室占座率、校园回头率、恋爱成功率等量化标准的高度。
前两天,同学跟我说我们学校的人在帖吧里跟安徽理工大学结下了梁子要我火速去支援。我回我会考虑考虑的,他激动地说我就知道你不会袖手旁观的。我置之一笑的态度,让他有了一种未卜先知的快感。但是让一个自认为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都不成功的人去评述母校,对他来说这有点残忍。因为他多半不愿再去回忆那些失败的事和那些伤心的地。然而不把这些告诉那些还身在其中的人,这样更是一种残忍。我大学四年便是每况愈下地在每况愈下的学校度过的,结论也是如此:每况愈下!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可惜先生无以在世感叹了,而我求学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也从不曾到达过九斤太太的高度。
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也不如一年了!真是太让人伤心失望了,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不还是在跟安徽工业大学打口水仗吗?如今跟安理工耗上了。想来想去,可能是因为我们又退步了,安理工又步了吧!可我们再退步再差也没有差到要跟人家对骂才能出名的地步吧?如今cpi指数高升通货膨胀形势严峻,有人说猪肉涨价的罪魁祸首是房地产的炒作。如果因为此,跻身房地产行业的我对卖猪肉的北大才子说:是学财经出身我做的房地产影响你猪肉的生意,我们安徽财经大学要比你们北大的影响要大!那岂不是可笑?如果北大人度量小来来反驳我,那岂不是更可笑?当然,如果他们因为这个而过来跟我理论,我是很愿意奉陪的。
更名,一夜之间竟成了各大高校竞相追逐的潮流。听起来颇似全民娱乐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颁奖礼,那些只有也只要出席的三流明星们被冠以长长的定语的头衔,也贴上了绝无仅有的标签。或许是因为名利的驱使,或许本身就是价值规律的本土化,这几乎成了中国的特色:一流的实业家反倒没有三流的作家出名,三流明星的名声却要远远超过一流的作家。更名后的安财正经历着从实力派到偶像派的嬗变,实力节节下降,名气却步步高升,这自然会引起一些学校的不满。你想啊,韩寒都出唱片了,郑钧能会善罢甘休吗?不打口水仗才怪。更名,可以视为对历史的奖励,也同样可以视为对未来的期许。如今的安徽财经大学没有任何可以期许的地方,听起来有倒点名存实亡;万分怀念以前的安徽财贸学院,那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未知安徽理工大学可否同样有着沐猴而冠的感觉?如果还没有这个觉悟的话,那你要谨记了:出名要趁早!现在的社会,出个明星太容易了。不小心你们就被哪个三本或者大专给取而代之了。
科研,同样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重要因素。安财这方面好象以前是个空白,不过目前也正在像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学习,申请国家的研究基金作科研,研究不出来也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写本书叫《失败方法论大全》,因为我们失败的次数最多,也最全。人才,是衡量一个学校优秀与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想当年,安徽财贸学院人才辈出啊,据不完全统计,淮河以南的高校平均每一个学校教导主任级别以上的领导都有一个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的。安徽财经大学现在更了不起了,盖个房子可能都要合肥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的设计了。而对学生的就业率却充早已耳不闻了。06届中文系某学生找工作四处碰壁,最后靠在一个仓库做保管员拮据营生,这些都是上过南方周末,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这里他碰到了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的管理员上司,上司不无感叹地说:这个仓库是安徽理工大学的人建造的,你说学校再好对我们有个屁用!从此二人推杯换盏、干戈玉帛,兄弟相称、惺惺相惜。
211工程之前,国家曾有个风靡一时的兄弟高校手拉手计划,这完全不同于坊间巷陌流传甚广的“政治联姻”。北京大学牵手新疆石河子大学,清华大学也把目光瞄准了一些地方偏远实力教差的学校。这时,中国科技大学把橄榄枝抛向了我们学校,以为这样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完美的综合性的大学。但我们学校领导觉得更多更伟大的爱应该留个条件更差更需要关怀的学校。尽管这项活动因为某种原因被取消了,但是其思维模式完全可以值得我们重新借鉴和审读。既然安财、安工大、安理大三个学校如此的志趣相投一个鼻孔出气,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合并成两所大学。这样的话,安财可能会选择安工大,因为我们无法相信我们有能力给安理大带来更多更伟大的爱。
听说我们系的某男生与安理工大学某系的女研究生“好”上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该用那个些词,口耳相传被强加上了个人主观感情色彩,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绘声绘色的说话者无不面露得意之色嫉妒之情。同学告诉我这些时,就刚好完完全全地复制了这些表情。不过,我也未能免俗,我不屑一顾地反问了一句:又不是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有什么好激动的?不同的是我把难度系数给调高了。听起来怎么这么像中国足球呢?愤青兼心理学者张博士结海,曾以一个问题来考察中国男人有否自信心:你揍过外国男人吗?其实,何不换个问法:你追过外国女人吗?中国国家足球队靠在体育场上修理草坪和对手来找回自信,原来安财的男生也是可以靠资源共享和YY来挽回自尊。
安理工的学生也回馈了相同的心意,说我们学校的女生喜欢站街和傍大款,女大学生早已不是好词了。不过说话者多有惆怅之感艳羡之情。KAO,我忍不住想说脏话了。贵校女生少,我们学校女生众多,偶尔有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钱学森之问”的背后
下一篇:世俗精神的嬗变和价值观念的淡化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