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精神的嬗变和价值观念的淡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活是残酷的,尤其对于普通老百姓人来说。但到了一定的知识层面,好死和赖活着都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余华的作品是中国先锋派小说家的代表作,描写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现象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活是残酷的,尤其对于普通老百姓人来说。但到了一定的知识层面,好死和赖活着都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余华的作品是中国先锋派小说家的代表作,描写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现象,非常态非理性的一面。比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的小说刻画的生活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人活着就非得面对这样的生存状态吗?生活的残酷对于中国10多亿的农民和近2亿的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更加现实。把视线投向农民,因为历史上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农村一直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是种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直到近代,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出现了农村人民公社,继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农村更是大跨步向前,促进了近代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反展。但其中也有很多现象发人深省。我觉得联系中国农民生活现状来谈当下,也许有参考价值。
对于中国的精英阶层来说,中国农村一直是本难懂的书。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没有很大的改善。当代农村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同时也有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到城里打工,这说明中国社会在慢慢转型。客观现实决定了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和厌倦。无论是守是留,其实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这些年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是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很大,很多劣根性都没有实际的改变。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改革什么时候深入到农村,那么中国就有希望了。但是这种改革,除了经济上的革新外,还有农村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10多亿的农民是国家的根本,现在不是都讲聚焦三农吗?这几年农村生活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素质呢?在车站碰到农民工还是逢人就偷,农民工在城里还是城管管抓的对象,这部分进城的农民是否也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总体素质还是差强人意。相对而言,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守旧,很多方面缺少觉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综合素质已经好很多了,但其他的大部分呢?有感而发还在于部分地方读书无用论的论调还是经常听见,农民减压减负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个口号而已。
上次看到一则新闻,致富示范村华西村盖起了摩天大楼,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很是诧异,随着现在楼市热潮涌动,就不由让人想入菲菲了,中国农村土地面积很大,如果都盖起了高楼,那幅画面将是很可观的。这样说,是因为我家乡也出现了这样的热潮,热炒一种叫作“红证”的土地证,这种证书不具任何法律效力,却在现在楼市火热的现况下被人热炒,其中牵涉的其实是农村土地交易。什么是”红证”?就是返回地,返回地的正式名称是安置留地,指政府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后,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返回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土地,这些土地最终由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给农民,用以改善这些失地农民的住房和生计,而这些获得土地指标的农民可以获得一份红证,也就是土地的未来使用期权。这一特殊政策仅存在于浙江、广东。家乡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相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比其他地方要强很多,农村很多地方甚至比城里还要富裕。但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房价翻了几番,其中相邻几个市区房价每平方米都以几万计,于是农村人坐不住了,也想出了炒返回地的方法。这种现象在政府的政策打压下终于平息,但其中的本质却让人深思。农民是靠天吃饭,靠地为生的。在古代,离开土地农民的生计都成问题。但是现在,农民却将自己的土地作为炒作的工具,当然这其中首当其冲是个“利”字,农民的思路是这样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如果其中有利可图,那么这种买卖就有人会一哄而上。但这种现象显然对社会经济发展是种危害。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和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件事有关——衣食住行。其中“住”的问题,现在成了人民生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因为房价虚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城乡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那么人心的天平就很容易失衡了。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正在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我国出现了价值观和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利己主义、“金钱至上”、“商品拜物教”等价值观也滋长起来。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威信下降,一些青年人出现了信仰缺失状态。比如我们现在守着社会现状而叫嚣的80后和90后,不正是这样一群青年吗?世俗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难免发生变化,试问这一代人又有多少人还能继承父辈的旗帜呢?
从种种社会现象出发,不难看出现在社会热潮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影响。比如流行留学热潮,阿凡达热潮,退房热潮等。幸好还乐观得看到国粹,优秀文化传统,前贤的思想还在后继者的努力中传承着。比如“百家讲坛”这些栏目无时不刻在给我们进行生动的言传身教。
有人说,各种社会热潮背后都有一个“冷”道理,这个“冷”道理是什么,就是这一代人正慢慢丧失前辈们的革命和社会理想,庸俗之风渐长。有这种追随社会热潮的人说明了一个问题,世俗精神嬗变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倾斜。从大环境来说,世俗有个传承和变化的过程。但现在社会上慢慢抬头的是“低俗”之风,偶尔总让人看到那么些低俗的人,事,现象等,比如互联网低俗之风,比如各种“门”事件。虽然说世俗是人们生存的环境,是人们自嘲自卑自足自乐的生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过河,不过满腹”(庄子),在各种“热”潮的冲击下,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在民主,自由,开放的体制下,大家都有思考的权利。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