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母校

情系母校

酣燕散文2025-04-25 08:02:56


今年的十月九日,是丰润第二中学五十年校庆的日子。
母校喜庆五十诞,学子共起故园情。丰润二中是我的母校,我的中学生涯是在这里渡过的,青春曾在这里燃烧,信念在这里熔铸,理想在这里扬帆。母校有我无尽的依恋,储藏着我那么多终生难忘的记忆,母校即是我人生之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走向人生之路的起点。人生漫漫长路,风霜雨雪,阴晴寒暑,每个人步履匆匆,昨天已成回忆,明天的路仍在延续,但即使行至天涯海角,飞到九霄云天,也不会忘记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
第一次看到母校,还是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年,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老师带着我们来这里参观全县的学生运动会。那时的二中被称作城关中学,校址在县城的西北角一个名叫后卫的地方,记得后卫是个很大的能容下几千人的操场,操场北面有个门朝南开的大院,院子里有栋二层教学楼,楼房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着,显得那么生机盎然。这就是留给我第一印象的城关中学。对于我这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能在高大的楼房里读书,简直是梦里都不敢想的事。所以当时我就在心里想: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将来要到这里来读书!
第二次见到母校,是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三年,我初中毕业在这里参加高中的升学考试,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坐在城关中学宽敞的教室里。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给这里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原先后卫空旷的大操场上建起了一排排供人们生活居住的抗震棚和简易房,整个操场显得杂乱不堪满目疮夷,彰显着三年前的那次大地震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原来面南而开的大门已经封闭,学校的大门已经改在西侧朝东开着,大门口北侧还有一棵苍翠虬劲的合欢树,粉红色的合欢花开的正艳,仿佛是在以微笑欢迎目送着过往这里的每一个人。
这一年,我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城关中学,成了这所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当时的心里就别提有多美了,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到县城上高中,那种欣喜和快乐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形容的。那时正是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国家正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候,城关中学也正在焕发着它新的青春。那栋老教学楼的西边正在扩建,新的更大规模的教学楼已经开始施工,在新教学楼的北面、还乡河南岸的一大片土地已经改建成新的操场。记得是在80年的五月份,我们就作为第一批学生搬入了新的教学楼,坐在崭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还十分的艰苦,农村的学生要到粮库卖粮转关系才能在学校就餐,我们都是在周未回家时自己从家里带些萝卜芥菜腌制的咸菜,每天早晨和晚上的伙食就是玉米面的窝头稀饭,中午不过是窝头或是馒头加上二分钱或是五分钱的清炖白菜、土豆、南瓜,唯一能调剂口味的,就是偷偷的溜到街上,花一毛两毛的在老武装西边的范记羊汤馆喝一碗羊汤就算是打牙祭享受美味了。但我们就是这样渡过了我们的中学时代。说来也怪,那时的男女同学从来不来往,也不说话,对于男学生来说,上了两年的高中,不知道本班有多少女学生,不知道本班女同学叫什么名字是很正常的,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想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这就是母校留在我心中永久的记忆。
不会忘记在城关中学那些个日日夜夜。那个时代老师勤奋敬业、学生们发奋学习的劲头却是感天动地的:每天晨光微曦,教室里早已是书声朗朗,夜晚灯火通明,捧卷不眠。夜晚,教师办公室里一盏盏明灯,仿佛深夜海上的灯塔,引领学生们在学海中保持方向;又仿佛一颗颗积聚力量的夜明珠,激励我们奋进。课余时间,我们漫步在还乡河岸,拂水飘绵,望着碧波清流潺潺西去的还乡河水,脚踏着岸边碧绿的青草,背靠着岸边的依依翠柳,抚摸着盛开的桃花,尽情的感受着如春的温暖。古老的还乡河倾听了我们童稚未消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记录了我们少年时代粪土王侯的慷慨激昂,留下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白雪飘飘朔风凛冽的时节,学校内外银装素裹,碎玉漫天琼屑飞扬,冰封的还乡河面依然飘荡着我们的欢声阵阵。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慈颜师尊的殷切期盼,聆听了他们的谆谆教诲,白发恩师诲人不倦,红颜弟子不耻下问,动人的情景相映如画,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也永远的回映在校园里,正是有了这些,才使得当年的莘莘学子们,现在遍及军、政、学、商四面八方,学者名流尽显才华……
那时,我国第一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还在人们的心里迷漫着,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那首雄壮豪迈又饱含深情的歌曲《再见吧,妈妈》正在祖国各地的上空飘扬着。记得是在学校召开的一次联欢会上,一个男同学演唱了那首《再见吧,妈妈》,同班级里一个叫春的女同学表演了诗朗诵《将军,不能这样做》。这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一次很平常的联欢会,可对于我来说,却成为了改变我一生道路的转折点。就是这次联欢会的这两个节目,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萌生了走从军路的念头,于是就在这年的十月,我毅然决然走向了那个向往已久的绿色的方阵,到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2005年春天,我回到故乡工作。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多年的艰难困苦,过去的那个满脸稚气的少年已经成为一个年近不惑两鬓微霜的中年人。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一个春日,我得知过去的城关中学早已经更名为丰润二中,而且新的校址已经选好马上就准备动工建设了。心里猛然产生了一个无法诉说的冲动:同学情深,岁月难忘,多想到母校坐一坐,心香一束,清茶一盏,共叙师友深情。于是我们同班七、八个同学聚集在一起,我把学校要搬迁的消息告诉了他们,开始时他们没有人相信,等我说明原委后,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要找回过去的影子,再去看看那棵古老苍翠的合欢树,留下些我们曾经的记忆,于是大家手忙脚乱的开始准备照相设备,驱车赶往城关中学。
等我们欣喜万分的赶到学校的门口,才知道当时的学校大门已经向外扩展改成朝南开放的现代化的推拉门了,过去的后卫大操场早就建成了一栋栋居民住宅楼。看大门的老人见来了一群人,先拦住我们,问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解释说:二十多年前我们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得知这里马上要搬迁了,想来这里看看母校,留下些纪念。老人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