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的做法与对策

极端的做法与对策

皇胄杂文2025-04-03 14:53:38
司马炎自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王朝,有两件事很挠头,一个是少数族内迁以后的安置,另一件是关于太子的确立问题。胡人内迁是大分散,小聚居,这种局面是西汉以来皇帝连年用兵的结果。匈奴由于战败,依旧强硬的只好跑的更
司马炎自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王朝,有两件事很挠头,一个是少数族内迁以后的安置,另一件是关于太子的确立问题。
胡人内迁是大分散,小聚居,这种局面是西汉以来皇帝连年用兵的结果。匈奴由于战败,依旧强硬的只好跑的更远,稍微变通点的选择了归附中原政权。归附后的少数族被中央政府打散安置,分别安插在塞内各郡县。由于生活习俗,饮食语言的诸多差异,少数族与汉人土著难免矛盾,加之其他比如官吏腐败等因素,时有少数族杀灭地方大员,或者与当地土著械斗纠纷之事。当时有大臣江统上疏一篇,号为“徙戎论”,请求把胡人再迁到塞外,由其生灭。但是有人不同意,争吵半天不了了之,搁置了起来。
太子司马衷是嫡长子,立为太子名正言顺,只是这位太子哥天生不多聪明,愚钝而笨拙。偏偏晋家天下很讲究传统门第,搞得司马炎很头疼,吃不准怎么办。朝中两派斗来斗去,司马炎还是一横心让司马衷继续当太子。理由是有个聪明绝顶的皇太孙。
两条隐患伏下,于是在司马炎死后,短短十多年晋王朝就闹翻了天。
乱子的起因是皇后贾南风专权,先杀辅政大臣杨骏,再杀晋室汝南王司马亮,找个借口又干掉了楚王司马玮,随后又把司马炎看中的皇太孙也毒死了,自己为所欲为,秽乱宫廷。
司马炎灭了三国,得了天下,大肆分封家族诸王于国内,以为司马一家掌控周围,可保国家内外安全,社稷长久。
愿望都是美好的,只是措施不得力,结果很相反。
诸王听说皇后贾南风的诸多作为后不服气,斗争开始了,历史上所谓八王之乱其实从第一个掉头的汝南王司马亮就开始了。
西晋统一华夏如果从公元285年灭掉吴国算起,到公元316年完蛋,也就是三十来年。这一点极其符合隋朝破灭的历程。也略像秦王朝的败亡。但是秦灭有汉,隋亡有唐,汉唐盛世是华夏族的雄伟记忆。而这西晋一朝,短短几十年的过程,结果却是华夏族的一次炼狱般的洗礼,持续时间长达三百年左右。三百年的炼狱炼出了目前的华夏民族,好像孙悟空要被太上老君扔到炼丹炉炼上七七四十九天才会有火眼金睛一样。
八王之乱起,朝廷乱成了一锅粥,各位王爷为了那极端的皇位不断的互相攻击杀伐。一方小胜,另一方不服,重新募兵再次开斗,胡人先是被借了进来,匈奴人,鲜卑人,羌人等等,过来帮助各位王爷争权夺利,后来就成了主角。
乱子起来的时候,吃亏的是百姓,田地没办法耕种,即或有收获,也不是自己的了,再碰上天灾,活命很不容易。
于是有晋一朝,诞生了一个另类的名词:乞活。
乞活是为了生存,混口饭填饱肚子,保证暂时不死而已。逃荒要饭的历朝历代都有,但组成大军,而且由地方政府出面带头组织,恐怕除了西晋王朝,再无别的出处。
率先出来的是山西太原一带的,由太守带领浩浩荡荡东出各路关隘直向现在的冀鲁豫交界。
要饭是要看脸色的,碰到脾气不好的不仅仅是不给,有可能挨打甚至伤身。既然大家从一个地方出来,目标都是为了讨口饭暂时活命,当生活中感觉讨饭还会处处碰壁甚至有生命危险时,互相沟通交流经验应该是不会少。于是大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始成帮结派,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结果感觉不错,比之单打独斗,好话说尽还没啥成效好多了。
乞活军诞生了,如果说这支流民组成的军队是帮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游勇就错了,他们从来就不是散兵游勇,反而是西晋末了时候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由于要饭而组成了多支军队,横行各地,威风八面,历史上确实仅有晋朝才能有,别家难寻,说实话这时候的晋朝政府已经管不住他们了,北方已经从八王之乱的地域变成了胡人争斗的天下。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元海在山西沿黄流域立国,到公元316年西晋彻底覆灭,中央与少数族就是一种插花般的交错生存。乞活也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出现,而且风行于各地。
这支军队的一支碰上了石勒,寡不敌众被俘多人,既然只是为了一口饭,为谁卖命都无所谓,归顺了石勒后的乞活军被当成了一把剑,到处去征讨杀伐。冉闵就是乞活军一个头领的后人。冉闵的爷爷战斗中被杀死,冉闵的父亲冉瞻只有十二岁,被石虎收做养子,后来为石勒打仗送命。
这冉闵祖籍河南内黄,从小继承了祖辈狠勇好斗的基因,而且出类拔萃,更胜一筹。
冉闵被石勒看上了,于是让自己的从子石虎收作义孙。
冉闵的第一次战斗大约只是十多岁,领兵讨伐前燕的时候不过十四岁。
十四岁的少年居然因为第一次领兵就被主帅相中,很了不起了。了不起的事情还在后头。
那时候西晋已经夭折,东晋偏安于江南一角落。北方正是胡人强盛,华夏正统第一次把黄河流域的文明家园生生给让了出去。石勒石虎死后,石家的后人是一代不如一代,比之晋家八王之乱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候的冉闵偏偏又一天天的长大了。
于是某一天,冉闵杀掉了石家的正宗传人,自立国号,开始了一段不长的疯狂。历史记载是公元350年。
冉闵被胡人养大,了解胡人风俗习惯,但偏偏没被胡人同化,而且血统很纯正,华夏的优越感还很强烈。
冉闵下了三道命令,第一条是所有胡人放下武器;第二条是向中央政权靠拢的活命;第三条是限期遣返各族胡人。归结于一句话就是杀胡令。冉闵已经忘记了自己这时候是少数族,那时候的北方黄河流域已经是胡人的地盘。冉闵的三条命令让汉人和胡人杀红了眼,冉闵的命令,凡是胡人必杀,杀后有赏。当时胡人和汉人几乎是水火不相容,杀的疯狂的时候,只要是高鼻梁,黄胡子的全部杀头。石虎儿子十三个,自相残杀了八个,五个被冉闵所杀。
黄河流域自打八王之乱,东晋偏安,胡人已经举家搬了过来,这一片地域在华夏文明五千年中第一次被胡人占了主流,局部多地,汉人成了少数族。
单打独斗的冉闵无往不胜,似乎是三国吕布重生。
冉闵战斗,头戴金兜鍪,胯下朱龙马,左手两刃枪,右手连钩戟,往往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兵锋所指几乎无坚不摧。多次征战都是以少胜多。先是打败了石家势力残余,在邺城诛杀胡人二十万,随后和前燕的鲜卑慕容斗个不休。
战斗的一次次胜利,很容易滋长傲气和大意。如果是大部兵力被打散,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可惜冉闵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前燕国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