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犯罪?
鼓励犯罪?看到这个题目的人,一定会大吃一惊:啊,鼓励犯罪?是啊,如果有人在大街上高喊:我要鼓励犯罪,一定会招来唾骂。且慢,不要急着对他谴责。女士们,先生们,请先检点一下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先审视一下我
鼓励犯罪?看到这个题目的人,一定会大吃一惊:啊,鼓励犯罪?
是啊,如果有人在大街上高喊:我要鼓励犯罪,一定会招来唾骂。且慢,不要急着对他谴责。女士们,先生们,请先检点一下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先审视一下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我们就会汗颜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盼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厉害”。在孩子被“欺负”后,心疼不已,又气又急:你就不能打他?你咋还怕他?恨不能替孩子去教训那个孩子,有的还真去教训了人家的孩子。这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会播下什么样的种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的溺爱,有求必应。直到十几岁,二十几岁了还乳臭未干,手不能提,足不能步。就是所谓的“优秀者”,“佼佼者”,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人云亦云的背诵别人的东西,毫无思想,没有独立的性格,没有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孩子,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将来在社会上会担当何等角色?
溺爱孩子,使他好吃懒做;放纵孩子,沉溺游戏,赌博成瘾,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可能就给社会上多了一个犯罪分子。
有的人为官身不正,贪污腐化,挖国家和人民的墙角,吃谁喝谁糟蹋谁,祸国殃民;有的人经商不守法,不道德,挖空心思“赚”取黑心钱,欺行霸市,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竭尽“忽悠”之能事,给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是祸害,给自己的孩子作出的是什么样的榜样?你们的这些“罪孽”,最终将会报应在自己身上……
以上说的是家长们在自己无形中,在无意识的情形下鼓励了犯罪,或者说是培育了类似的苗头。
以下所举出的是社会现实中的“鼓励”,这些鼓励,更加触目惊心。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的人还有切身体会,那就是维权艰难,这其中包括:你的权益不受社会重视,致使维权之路举步维艰。还有维权的成本太高。反之,违法,违章的成本却很低,这在客观上就是鼓励了犯罪(当然,不论是当官的,还是为民的在主观上,都不是要鼓励犯罪)。在许多事情上看,谁违章、违法,谁就发财、发迹。这类的例子相信谁都能举出许多,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在此不必赘叙。
在有的国家,如果一个人有信誉问题,那他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可是,我们的现实却是相反。比如:银行的欠贷大户,按律该判,可是受害的银行却出面保他。牛得很吧?可怜的是银行,力保债务人就是为了留一线还贷的希望。不曾想,此举却生出鼓励恶意,鼓励犯罪的毒根,贻害无穷!现在,更有甚者,在人前炫耀自己坐过牢,有许多狱友云云。这是不是“鼓励”的效果呀!时下常常听到有人为了抓贼、追贼,伤了贼而获罪,惹了麻烦,有的人因见义勇为流血又流泪,该打击的没有打击,该鼓励的没有鼓励,真是匪夷所思!
在有的地方,为官清廉的,只劳不捞,无钱送礼,上司不待见你,你这人没意思,不懂人事,不晓得知恩图报,所以官越做越小;贪污腐化的,在官场上下打点,左右逢源,黑白两道,“纵横捭阖”,没有他们办不成的事儿,没有他们过不去的坎儿。和他们相处的人,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夜暴富,也不是神话。一旦出了点事,拿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美事,这样的肥差,这样的暴利的买卖,不做简直就是傻子。做不上的,当然只能望洋兴叹。
这些,诸如此类的事实,是不是鼓励了犯罪!
据说,有一种提议:要离一条什么法,所谓经济犯罪将不再有死刑。如若这样,那“鼓励”的力度就会大大加强了。
我们惊诧?我们愤怒?当然,也有人期盼,可悲的是,更多的人是麻木!
历史的车轮滚滚滑动,一日千万里,我在这趟车上罹患晕车症……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