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不是圣人,世间只有孙大圣
放弃原文的中心命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名人炒作太凶。一本于丹论语心得,恰似于要把孔夫子从远古墓中挖掘出来,再造适合当代情调的孔圣人一般。虽说此乃如痴人说梦,然而不可忽视名人名气之风,瞬间也搅得国人忽忽悠悠,不知可否。只是没人晓得孔子真魂虚影究竟落到了哪里。
我和中国当代的百姓一样,不晓得孔子何时变成了佛教中的诵经立嘱的泥雕圣人。情切之中,走进历史图书馆,博览群书,查阅史料,启动信息社会最先进的电脑,不曾想,也不曾料,结果大相径庭。其真实考证(因本人不识古文,借助电脑翻译)如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属于非婚子,即现代被称作的私生子,其亲生父亲在他3岁时已卒。孔子的幼年至青少年初期家境很贫寒。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孔子在五十多岁以后经历了14年的流亡生涯。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仅从上述孔子简单的出身及经历,不难看出,孔老夫子是实实在在一个真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什麽庙堂中的泥雕圣人。
祭孔活动最早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开始对孔子的祭祀。鲁哀公在孔子健在时不用其才,反而在孔子死后又是立庙又是祭祀,这里的确表现出了历代君王的惯用伎俩——常常对真人在世之时弃而远之,待真人死后又利用其生前的名气,来愚弄整治活着的人。
如果孔子是圣人,鲁哀公敢不以为用?春秋战国诸侯敢有慢怠孔老夫子?
如果孔子是圣人,何必出自非婚子中?何必少时承受饥寒?又何苦流亡14年?
如果孔子是圣人,何故留下千古积怨——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岂非故意诋毁圣母圣灵的母爱之尊?
人类进化史和大自然的发展史,唯一的共性和最大的特征就是基因相传,这是丝毫无法改变的科学依据。
如果类似孔子之人为圣人,那么,纵观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圣人繁多,举不胜举。仅以现代的鲁迅,难道比远古的孔夫子有所不及吗?是否也要加封为圣人,再造一尊泥雕圣人作为神灵的偶像?那岂不是对先人的戏弄!
如果硬是把孔子封为圣人,那岂不等于是玩弄偶像以达欺世盗名的鬼魂学说——此中的目的一目了然。
其实,中国乃至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圣人,只要他是人,就不会是圣人。
说道圣人,查遍人寰红尘,只有中国是世界的骄傲!因为,世间圣人只有华夏大陆有,他就是500年前的精灵——石猴的化身——正义的象征——无视世间一切邪恶的超级大圣孙悟空。
所以我说;孔子不是圣人,世间只有孙大圣!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为变色龙喊冤
下一篇:“落雁”美人,出塞和亲之王昭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