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一笼统,如进冰窟窿

红袖一笼统,如进冰窟窿

青云得路杂文2025-08-29 01:32:29
2008年的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听说是50年难遇,的确让人过足了一把“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瘾。围炉夜坐,孤馆寒窗,携手红袖,常是独自寂寞品芬芳。前几天,打开红袖,顿觉
2008年的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听说是50年难遇,的确让人过足了一把“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瘾。
围炉夜坐,孤馆寒窗,携手红袖,常是独自寂寞品芬芳。
前几天,打开红袖,顿觉朔风扑面,寒从脚下起。我甚至于有点不敢相信我左眼250右眼500的近视眼,新版和旧版的红袖统统被枪毙,鸩占雀巢的是新版脱胎换骨后的红袖。
点击了半天,我总算捉摸出了新人的脾性。人说喜新厌旧,可我委实的对这位如夫人难以亲近。气愤填膺的关掉了电脑,两眼瞪着开花板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不明白,一夜之间,红袖竟然被涂抹成了如此尊容。
冷眼旁观了两三日,似乎也难见冷嘲热讽的拍砖泼水之人。可是我心里依然添堵,象坐在闷罐车里一样闷闷不乐,如哽在喉。特别是每天打开页面,更让人无限惆怅涌上心头。
姑且不谈改版后的短篇阵地如何被花样百出的长篇阵地所挤压覆盖,琳琅满目间让人无从适从,这个早已有红袖中人鞭辟入里的分析个清清楚楚。曾经有几日红袖在老版与新版之间徘徊,继而象自助餐一样让红袖人自选,我甚至于引以为豪——果然不负众星捧月,红袖人纸上谈兵的意见能够被引起关注,为了方便众口难调想出了如此好的绝招。然而还没高兴三天,最后的定版却让人沮丧到了极点。想起黄梅戏里经典段子《夫妻观灯》里的瘦子,为观灯被挤成了一把筋。此时此刻的红袖短篇阵地更是活龙活现的瘦子形象,只剩下简简单单的一行文字。
象吹起了小号,散文、杂文、诗歌、短篇小说统统被重新集合,统统被一股脑的赶鹅下河,统统被杂而化之。只是可惜啊,场面略显孤单,只有几面孤独的大旗在寒流中猎猎高飘,象一个光杆司令冲锋陷阵,再也见不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着锦意象。
大约是在冬季的原因吧,所有的时令小菜,被一齐倒进了冒着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以前颇吸引人眼球的散文四大类,杂文四大类,诗歌三大类被结成了统一战线,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发出去的文章得翻好几页才找得着自己的孩子,往日熟悉的文友好多均已消失难见,想看看文章更新的状态还得搜索半天,更多的文章点击率呈个位数显现。
红袖啊红袖,你能不能替我们想想,平日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加上朝八晚五的按部就班,24小时早已被瓜分得七零八落了,有多少人还能精力充沛的去搜索、寻找?
孔夫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食物都力求要精制细做,更何况一直被喻为精神粮食的文字,一直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字网站呢?我不敢想象!如果可以,我们来一个假如,假如家喻户晓的《读者》、《青年文摘》、《告别关注》新年也作如此改版,不知道会引来多少的口诛笔伐,恐怕早就乱成了一锅粥了。
我不知道上百万的红袖人会不会也象我一样如坐针毡的不适应,我不知道寥若晨星的点击率会不会让人引起迫在眉睫的反思,我不知道色彩斑斓的背后会不会有沾沾自喜的笑容。
人生若只如初识,没想到,红袖让我识尽了个中滋味。
标签
相关文章